日本鮮鮮鮮(142)來自壽司店的挑戰——和制漢字真不少
2020/09/2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卅幾年前剛到日本時,當時壽司店大都用寫滿魚邊漢字的所謂「魚文字」茶杯,絕大多數的漢字都沒看過,每次吃壽司都覺得這是主人給客人的試卷,是一種挑戰,但畢竟同為漢字國度長大的人,對漢字還算有學習能力,更重要是我是嗜魚一族,因為愛吃而記住的魚名增加,但還總是會有不會讀的這種「和制漢字」出現!
![]() |
壽司店的魚邊漢字茶(東京都內,劉黎兒攝影) |
只是令人感嘆的是近年日本魚類使用這類漢字標示的店家越來越少,採用魚文字茶杯的店也越來越少了!或許店主也擔心讓人覺得吃魚或壽司是很困難的事,不想再拿這些魚邊漢字來考客人了,魚邊或其他許多和制漢字也只有偶而在電視益智猜謎節目才會出現!
和制英語不少,像是棒球的保送的フォアボール是典型的一種,其他有的是英文省略的結果「ワープロ (word processor)」、「パソコン (personal computer)」等,其實是日文,不能錯覺而當英語説給外國人聽,無法聽懂;但是和制漢字因為歷史緣故,其實更多,有許多日本才有或寫法也跟中國漢字不同的漢字,也稱為國字、和字、倭字、皇朝造字等,研究國字的專家很多,也還有國字字典等,可見和制漢字很多,甚至最近也有漢字專家的阿辻哲次將在日本經濟新聞連載的專欄出結整合一本討論漢字的新書,其中一篇就是「中國沒有‘鰯’」,而且以此為書名,引起討論,日本人也重新認識原來有這麼多的和制漢字!
![]() |
讓人對日制漢字問題感興趣的「中國沒有鰯」的新書(東京中央區,劉黎兒攝影) |
阿辻指出從平城宮前的藤原宮跡出土的木簡上發現已經有「鰯」這個字,而且還説明這是「伊委之」,「委」就是「倭」,因此就是日語借著漢字讀音的所謂「當字(宛字、充字)」,也就是「いわし(iwashi)」用「鰯」表現,是指很弱而馬上就會死掉的魚,足見奈良時代就已經造有「鰯」的字了!
不過「いわし」,可以寫成「鰛、鰮」雖然「鰛」這個字是中國漢字,卻是日本人把這個字用在「いわし」上,大概奈良時代,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並不認得有如此脆弱的小魚存在,不見得會去吃,也不會給它們命名、為它們造字吧!
當然現代的中國人也都知道「鰯」的存在,只是大抵用英語的Sardine翻譯來的「沙丁魚(或薩丁魚)」,沒有為了沙丁魚製作專用漢字,這跟中國文明主要是內陸文明有關,地大物博,但悠久的歷史裏比較不偏重魚類,跟島國的日本正好相反,日本人四面環海,魚類種類豐富,是非常重要的資源,也因此魚邊的漢字是日制漢字裏很重要的部分!
鰊、鮭、鲇、鯖、鱸、鱈等等魚邊漢字,原本是日本人比較認識的和制漢字,但隨著壽司或許多日本料理成為世界漢字國度的人所愛,許多字常常日本人自己不懂,而外國人還比較懂,甚至如鮪、鮭、鲇、鯖、鱸、鱈等也都在華人的常用漢字之列,其他如鯵(あじ,aji)鰈(かれい,kalei)鮗(このしろ,konoshiro)鯒(こち,kochi)蛸(たこ,tako)蛤(はまぐり,hamaguri)鯰(なまず,namazu)鱈(たら,tara)鯱(しゃち,shachi)鱚(きす,kusu)等等不勝枚舉,漢字國度裏也逐漸引用,不分彼此了,中文電腦軟體打得出來的魚邊漢字也大為增加!
不僅魚邊,其他許多與地形或是樹木以及生活直接相關的,日本人也造了很多漢字,像是栃(とち,tochi)樫(かし,kashi)榊(さかき,sakaki)枡(ます,masu)枠(わく,waku)櫤(たも,tamo)等,或有許多土邊的字如峠 (とうげ,touge), 岼(ゆり,yuri)等等,日制漢字也有些是只有日本生活常見的如「燵」(住宅用暖爐、被爐)、「纐纈」(奈良時代絞染的一種)等等。
![]() |
在東京北區赤羽看到用「鯵」字當店名的招牌(劉黎兒攝影) |
也有些日制漢字非常美,如「凪(なぎ,nagi)」是形容無風或微風狀態,水面波紋平穩的,這是如瀨戶內海等地在早晨或傍晚,海風與陸地風交替時出現的無風狀態,原本內海的風都是很微弱的風,「凪」的話,就更是海面如鏡,也因此許多日本人以有「凪」這樣的和製漢字而自傲,認為這是日本人的美感的表現!
當然任何語言都有許多因為情境或需要而創造出來的語彙與字,像是阿辻哲次的「辻」也是日制漢字的姓氏,連壽司的「鮨(すし,sushi)」原本也是日制漢字,但現在連許多西洋人都認識了!很遺憾地現在許多日本的壽司店、魚店、超市甚或水族館、植物園、公園也都不大用漢字標示,而改用片假名居多,日本年輕人或許只有吃鯛魚燒時還看到「鯛」字,讓我偶而在街頭看到一家店家用「鯵」作店名都很興奮,或許將來日本人還要到臺港中等地去尋找失去的日制漢字呢!
![]() |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來自壽司店的挑戰——和制漢字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