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339)塑膠袋收費後,日本「順購物籃」行為增多
2020/10/27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今年7月,日本的超市等開始對塑膠袋收費,號召人們使用自己的環保袋(也叫Mybag),這一點我在本專欄裏也介紹過。目前環保袋的普及率已提高至約7~8成,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自帶環保袋去超市購物。
![]() |
如果購物籃頻繁被盜的話,會對超市造成嚴重損失(資料圖) |
與此同時,最近到超市購物後擅自帶走店內購物籃的人也不斷增加。塑膠袋收費之後,有的人不願意花錢買,而是拿走不屬於私人物品的購物籃作為替代。
這種行為被稱為「カゴパク」(日語讀音:kago-paku)。「カゴ」(kago)即「籃子」,「パク」(paku)來源於日語中的「パクる」(pakuru,意為「偷竊、盜用、順走」)一詞。「pakuru」的名詞形式是「パクリ」(pakuri),據説這個詞明治時代就已出現,在2000年代以後被當作網路語言使用。意思是「擅自竊取已經存在的創意,用於自己的作品」,接近於中文裏的「山寨」。
看了電視和報紙報道,我才知道「kago-paku」這個新近出現的詞彙。順走購物籃的新聞讓我感到震驚。沒想到日本人的素質會下降到這種地步。
據報道,有的超市在進入7月以後的1個月內,「順購物籃」的行為就達到過去全年的水準,情況十分嚴重。
購物籃是超市花錢購買的。從網購價格來看,單價為500日元(約合人民幣31.8元)左右。如果購物籃頻繁被拿走,會對超市造成相當大的損失。
於是,各大超市紛紛採取對策。措施之一是用顏色來區分付款前和付款後的購物籃。店員收款之後,把商品放到付款後的購物籃裏,付款後的購物籃很難被拿到外面去。
第二個辦法是把付款後使用的購物籃的提手拆下來。沒有提手的話拿著不方便,也就很難帶走。採取這些措施之後,一些店舖的偷竊行為有所減少。
還有的超市正在考慮採取其他措施,包括在超市出入口安裝防盜感測器,當有顧客拿著購物籃往外走時,感測器就會報警;增加保安人員,靠人眼進行檢查;為購物籃植入IC晶片,如果被拿到店外,就會發出報警聲。但這些措施的難點在於需要相當大的經費。
話説回來,為什麼要帶走購物籃這種又大又佔地方的東西呢?
電視新聞中播放了採訪帶走購物籃的人的視頻,有的人説「不是要偷走。在下次去超市的時候會還回去,這應該沒問題吧?」有的人稱「超市不提供塑膠袋,這樣做也是沒辦法」,這些人都沒有「負罪感」。他們似乎是想説,錯不在自己,而在於對塑膠袋收費的那一方。但是,這種行為在法律上已構成盜竊罪。
帶走購物籃的人很多是開車來買東西的,他們需要把購物籃拿到停車場裏自己的車前,其中一部分人把東西裝到車上之後,會回到超市入口歸還購物籃。由於顧客可能打算之後還回購物籃,因此超市方面也不好攔著顧客請他們不要帶出。這是讓超市為難的地方。
我家附近的兩家超市位於車站旁邊,都沒有停車場。我想因為來這裡購物的人都是步行或者騎自行車,所以很少會有人「順購物籃」。也正因此,看到相關新聞時,我感到既驚訝又失望,希望媒體今後能夠多報道這一問題,讓那些「順購物籃」的人轉變思想觀念。
![]() |
中島惠 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 《爆買之後他們將瞄準哪?》,《中國精英嚮往日本》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