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形狀(200)京都最好的紀念品

2020/12/16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這幾年的旅行早已不太買什麼紀念品。舊地重遊也不再去太多的觀光名勝景點,只想挑幾間咖啡館,有些是特意計劃去的,有些則是途中不經意發現的,在那兒悠閒的呆上一個午後,其實就感到非常滿足。

 

 

「Café Bibliotic Hello!」(張維中攝影)

     最近這趟京都之行,完全沒買任何土産回家,帶走的只有隨手拍下的照片,以及咖啡館的回憶。除了意外收藏到在地朋友介紹的「煙囪咖啡舍」之外,還有兩間咖啡館,則是在行前就一直期待前往的。一間是「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另一間則是「Café Bibliotic Hello!」,兩間咖啡館的身世與風格截然不同,彷彿讓我感覺明明身處在同一座城市裏,卻同時擁有了兩種迥異的旅途情緒。

 


 

STUMPTOWN的熱拿鐵和甜點(張維中攝影)

     STUMPTOWN來自美國波特蘭(Portland),是一間洋溢著美式文青風格的咖啡館。幾年前我到訪紐約,住宿在曼哈頓Ace Hotel時與它首次相遇,對香醇美味的熱拿鐵,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波特蘭、紐約之外,STUMPTOWN也余洛杉磯、芝加哥和紐奧良設點。京都店,則是海外的第一間。不選擇東京或大阪,而是落腳于京都,事實上是這些年不少國際品牌的咖啡店都在嘗試的決定,這足以瞥見京都咖啡店(或廣義的包含喫茶店)文化的興盛。STUMPTOWN選擇在京都開店,除文化因素之外,另一個原因是跟著Ace Hotel進駐。1926年建造的舊京都中央電話局建築「新風館」,經過隈研吾設計改造成為京都Ace Hotel,舊裏翻新,散發獨特的優雅風情。

 

      STUMPTOWN位在飯店大堂一樓,其極簡俐落的室內設計,對比新風館的存在可謂相得益彰。我非常喜歡京都店的空間感,甚至超過紐約Ace Hotel店。建議一早就來並避開週末,才能悠閒自在。特別鍾愛在店裏稍高處俯瞰全店風景的位置,啜飲著熱拿鐵,點一份由日本甜點名廚正野由博監製的點心,看書,也看人。

 


      另一間這次納入心頭好名單的咖啡館,是位於二條通,在京都御苑和京都市役所之間的「Café Bibliotic Hello!」咖啡店。抵達這間店,首先一定會被門前幾株高聳的香蕉樹吸引目光。香蕉樹是店主從以前工作處帶來的樹木,隨時光挪移而成長,如今像是門神似的矗立著,成為Bibliotic Hello的象徵。不只門外,室內也隨處見到綠色植物,很南國的風情,不過,建築本身卻是相當傳統的兩層日式木造樓房。木質色調的桌椅和樑柱,流淌著沉穩的「大人感」氣息,搭配茂密綠樹的點綴,替懷舊的空間添加了新鮮的生命力。

 

「Café Bibliotic Hello!」是京都「Book Cafe」的代表之一(張維中攝影)

      咖啡館的氣氛也很文青,是京都「Book Cafe」的代表之一。推開門走進店裏,就能看見從一樓穿透到二樓,一整面高聳的書墻。雖然稱不上是專業分類的選書,但大致上一樓以烹飪、建築書為主,二樓則放置雜誌,同時是出租的畫廊空間,常不定期舉辦藝文展覽。

 

      這個下午,我點了份美味的巧克力甜點,搭配手沖咖啡,一邊品嚐一邊寫著明信片,希望把這一刻片光片羽的美好氣氛,拓印到文字中,捎給無法出國旅行的友人。

 

      我拿下耳機,決定不聽音樂。側耳傾聽隔壁男孩們的聊天,想像他們言談中的另一種人生。我喜歡這種誰也不必認識誰,卻在一個空間集合的緣分。如果每個人都自帶磁場,誰知道是否坐在隔壁的人,會不會默默地相互影響呢?

 

在咖啡館裏,我們都是過客,在某個午後從這裡交疊了短暫的時光,然後咖啡飲盡以後,離開店,各自又走向不同的目的地。

 

不帶走什麼,只因咖啡館空間沉浸的感覺,已是最好的紀念品。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小説踏入文壇。近作為散文《東京直送》、小説《代替説再見》、遊記《日本小鎮時光》等書。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