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原尚之:人民幣貶值不會引發貨幣戰爭

2015/08/13


       就人民幣出現貶值,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曾擔任日本財務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現任東京大學教授的筱原尚之。

        記者:對於中國此次政策決定的背景,您怎麼看?

  筱原:我認為這是中國當局加強國內經濟刺激政策的一環。肯定有提振出口的意圖。為了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是一大原則。

日本原財務官、IMF前副總裁筱原尚之
  不過,目前人民幣的跌幅也與當前的中國經濟和出口減速相符。如果經濟減速,貨幣通常會呈下滑趨勢,當前的人民幣實際匯率確實偏高。雖然各國可能會對事實上的人民幣貶值感到不快,但此次人民幣貶值本身不會引發(各國以貨幣貶值為政策目的的)貨幣戰爭。

  記者:可以説人民幣在走向自由化嗎?

  筱原: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表示,將參考前一天的收盤價決定交易的中間價,與市場行情相符,但因為看不到實際的制度應用,所以我很難對此做出評價。並且決定中間價的計算公式沒有公開,也存在當局隨意決定中間價的可能性。雖然當前人民幣貶值,但在被迫提高中間價的情況下真的就會提高嗎?充滿了不透明。

  記者:這會對有關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討論帶來影響嗎?

  筱原:有可能帶來影響。以美國國會為主的反對聲音應該會越來越多吧。上證股市的股價維持政策因為是中國內部問題,對納入SDR的影響較小。與其相比,此次的調整可能會帶來更大影響。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亮

  筱原尚之:1975年進入日本大藏省(現財務省),擔任過財務官。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2015年7月起為東京大學教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