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月菊:美國對華301調查是談判的開始

2017/09/01


    美國根據《貿易法》301條款開始調查中國侵害美國企業智慧財産權等問題,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為此採訪了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談中國的應對。倪月菊表示:美國對中國在貿易方面有所行動,是中國意料之中的。根據以往的經驗,美國開展調查了,互相之間就會有很多次談判,最後是中國做一些讓步,就沒有再採取什麼制裁的措施……

 

      記者:美國川普總統只是讓美貿易代表調查中國是否損害美國智慧財産權,這是否損害中美貿易關係,甚至引發貿易戰?

 

中國社科院 倪月菊

     倪月菊:其實美國對中國在貿易方面有所行動,是中國意料之中的。川普上台前後一直有一個川普的貿易政策,就是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公平貿易。在他看來,中美貿易存在著很大的不公平性,因為中國的貿易逆差3000多億美元,而且佔美國的貿易逆差的一半。 所以我們覺得川普上台後,一定會在某些程度就中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展開各種方式的談判 。

 

      實際上中國政府也是有一定的心理預期,所以5月份中國政府是在21世紀以來第一次發佈了中美經貿關係報告。在80年代做過一次,然後就沒再做過了 。我們也是在向美國傳遞資訊,中美貿易逆差不單方面是中國的問題,實際上也包括雙方的産業結構,包括國際上的産業分工的調整,各種因素,最終導致的這樣一個結果。而且在這個貿易過程中,雙方都是受益的,實際上中國在貿易順差方面獲得的利益比較大,但是美國的消費者也是獲利很大的。所以我們傳達的資訊就是,中美貿易逆差問題儘管是一個存在的問題,但這是雙方互贏互利的結果。

 

       同時,在習川會時,中方提出了百日計劃,目的也是表達我們減少貿易逆差的積極姿態。而且中國還開放了牛肉,我們已經很多年沒有開放了,包括進口天然氣、石油等,也是表達我們希望減少貿易逆差的誠意。

 

       在中美的全面經濟對話,中國也是在做一年的計劃,如何縮小逆差,也希望盡可能的避免爆發貿易衝突。但是現在川普提出要對中國進行301的調查,首先,我覺得這時候是一種必然,因為川普上台之後,知道有這些逆差,但是逆差的具體情況他還有一個調查的過程,因為它的團隊還沒有組建出來。

 

       第二,從美國國內的情況來看,川普的支持率是一直在下滑的,儘管他不承認,一直説是媒體做手腳,但是肯定是比以前降低到40%左右,這是肯定的。那麼他也要表達一種姿態,就是要兌現上台之前的承諾,特別要穩住支援他的工人,保證他們的支持率,所以在公佈簽署這個備忘錄的時候,川普就很高調的説:我在兌現我當時的承諾,我是讓美國工人尋找就業的機會。這是向選民傳達資訊:我還是在為你們去努力的做工作的。

 

       第三,我認為肯定和朝鮮有一定相關性的。習川會的時候我們預測兩國首腦談論的問題,一個是貿易逆差,一個是朝鮮的核問題。當時雙方領導達成了一個默契就是希望中國對朝鮮核武器的問題上施加自己的影響力。到目前為止朝鮮還在做核子試驗,所以美國覺得中國的力度不夠,所以希望通過貿易手段來壓制中國進一步對朝鮮實施制裁。中國也在做努力, 比如在聯合國制裁朝鮮的決議上中國投了贊成票。而且前兩天還禁止了從朝鮮進口煤炭鋼鐵, 這個力度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有一些關於民生問題的出口問題,中國還沒有做到,因為在聯合國也獲得了一些其他國家的支援,因為確實是涉及到人道主義問題。這些如果也禁運的話,那麼老百姓就沒有生存空間了,所以中國從人道主義的角度上來講還沒有做到這一步。但是美國可能是希望中國更進一步施壓,讓朝鮮徹底放棄這種做法。所以從這三方面來講,川普現在發動對中國調查,一方面是要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另一方面也是要給中國施加壓力,但是能不能成現在還不好説。因為當時美日有這種事的時候,美國給日本增加了很多高關稅,但那是在世貿組織之前。在世貿組織成立之後 也進行過一些調查,但是最後都是在雙方妥協下解決了。這次,雖然我們現在從國內的輿論反應來看,也認為它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雙方應該是能在一年的調查期間通過協商來解決。實際上中國政府表達態度也比以往要強硬一些,就説我們是可以坐下來共同協商的,但如果你一定要一意孤行採取調查對中國徵收高關稅的話,那麼中國也採取一切手段來應對。我覺得美國是一定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的,所以雙方談判、互相妥協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記者:如果美國對中國發起制裁,中國商務部稱中方絕不會坐視,必將採取所有適當措施。那麼可能會有哪些應對措施呢?

 


 

      倪月菊:如果美國發起制裁,因為301條款本身是美國的單方面制裁的國內法,在90年代歐盟曾經向WTO投訴過,指出説301條款是不符合WTO規則的。最後雙方達成了一個好的默契,就是實行301條款也是要在遵循WTO原則的條件下,就不算違背wto的規則。

 

       美國一旦對中國實施制裁的話,如果中國認為違背了WTO規則的話,一方面我們可以投訴,另一方面如果是單方面制裁,我們就可以單方面回應。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多數都是勞動密集型産品,對於美國來講,比如他的波音飛機、農産品大豆等這些對中國出口比較多的産品,中國可能會根據他的制裁程度,也會採取相應的措施。就像當年中國跟日本打貿易戰的時候 我們也會選擇一個差不多的産品,也會實施反制裁的措施。所以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對雙方的貿易乃至世界經濟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覺得雙方應該會比較謹慎 應該會控制,因為中美的關係一直是在鬥而和、和而鬥的關係中逐漸發展的。

 

      記者:怎樣評價7月份的中美經濟對話的成果?一些專家認為成果沒有想像的那麼多。

 

      倪月菊:其實我們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本身談判時候我們一開始還是信心滿滿的。因為畢竟有個百日計劃在前面,而且我們很快出台了10條的計劃措施,並且也很快就實施了。我們本身就希望通過這個經濟對話能夠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在談判過程中,美國要價比較高,所以最後雙方都比較低調。我們在新聞媒體上也沒看到很多的報道,所以我們分析也是談判中涉及到了朝鮮的問題,美國覺得中國在對朝鮮的制裁方面執行得不是很得力,在中美雙方的經濟問題上,很多還是牽扯到政治的因素在裏面。 所以雙方可能是很多問題沒有達成共識,所以成果就相對比較少。而且 我記得這個月初,彭斯還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一篇文章説不公平貿易的問題,從那就看出了 美國想對中國採取貿易報復措施的一種預示吧。

 

       記者:除了朝鮮方面的問題以外,在哪些方面中美之間的衝突比較大呢?可能美國要求金融市場開放的要求比較強,您怎麼看待?

 

      倪月菊:我對金融市場不是特別熟,但金融市場的開放有很多先例可尋,比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告訴我們金融市場的開放的步伐應該是比較穩健的。中國也一直遵循這個原則,在去年中國股災的時候,也是給中國一個警示作用,就是金融放開的步伐還是要遵循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走。我也聽説美國好像要在金融方面對中國進行制裁,中國一直在逐步放開,但是不可能説你給我壓力我就按照你的要求走,因為涉及到國家的經濟安全的問題 這方面中國是不可能做任何讓步的。但是我們一步一步按照國際的標準去調整 這也是中國一直在做的。

 

       記者:中國商務部的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願意擴大從美國的進口,您覺得哪些領域能夠擴大呢?

 

       倪月菊:其實中國能進口的基本上也都進口了,現在主要是中國希望進口美國的高技術産品,但美國限制這方面的出口。中美的貿易戰都是這樣打,就是美國實際上還是限制出口,要是不限制出口,其實也不至於出現這樣的問題。

 

       石油原來美國不行,但現在頁岩氣生産出來之後,中國現在從美國進口石油天然氣,牛肉也放開了,大豆也放開了。美國的大豆50-60%都是出口中國的,飛機也是多數出口中國的 。我覺得其他也沒有什麼了,可能還有汽車,但是汽車中國自己生産的比較多,所以也沒辦法。因為他的跨國公司都是在中國生産的。

 

        我們也一直在寫這方面的報告,就是希望美國知道貿易逆差問題真的不是中國單方面的問題。包括中國現在出口的逆差,50%都是跨國企業出口的,不一定是美國跨國公司,還有日本的,他們可能在中國生産,然後一部分産品回到國內,一部分産品向國際出口,實際上跨國公司的出口是非常多的,但最後都記在中國的頭上了。我覺得美國政府的心裏也是清楚這樣的情況的 所以等於就是一個藉口。

 

       記者:在美國企業中,蘋果公司就是這樣吧?

 

       倪月菊:原來有一個美國的教授在我們做過一個報告,一個蘋果在美國賣400美金 但是中間産品很多是從南韓等國家進口過來的,然後中國賺的加工費實際上最後算出來是10美元, 但是最後的400美元卻都記在中國的出口額身上。也有教授計算中間價值鏈的問題, OECD已經按照價值鏈來看進出口額了,如果這樣算的話,那麼中國的出口額會減少1000億美元以上。 前一段時間德國銀行也有一個報告,指出中國貿易順差的37% 實際上是來自於全球價值鏈。

 

      記者:中國將來會進一步擴大從美國的進口,但是由於向美國的出口也在擴大,所以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還沒得到解決。

 

     倪月菊:這個問題基本上在短期內是無解的。如果這種統計方法不變的話,就根本沒辦法。而且比如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波音飛機,一架可能用幾十年 但是中國出口的多是生活日用品,鞋、服裝都是易耗品,隨時就消耗了。所以進口的量也相對大一些,但是附加值很低的。美國一個勁兒説要重返美國,但是你説他能回去嗎?一方面沒有這方面的勞動工人,再一個也沒有利益可賺。所以我覺得重返美國這些口號都是基本不可能的。

 

       但是我覺得以後中國出口這些東西會越來越少,一個是中國産業結構升級,再一個現在轉向東南亞的越南、印度啊。而且中國現在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一帶一路,將來這種風險會比較分散,靠這種方法中國的貿易順差可能會下降一些。但是有一個過程,我覺得怎麼也要五年、十年左右才會有變化,短期內即使雙方達成一年兩年的協議,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記者:這次美國的調查,中美會有一些磋商談判吧?主要是哪些方面?


 

      倪月菊:根據以往的經驗,美國開展調查了,就會和中國商務部協商,表示我調查出這樣的問題了,你們怎麼看?就是互相之間的很多次談判。根據以前的結果,最後是中國做一些讓步,就沒有再採取什麼制裁的措施。 這樣是一個最好的談判結果。我們也覺得最後通過這種方法來解決的可能性比較大。

 

       記者:這次調查主要是在智慧財産權方面的,您怎麼看待中國目前的保護智慧財産權的情況?

 

       倪月菊:智慧財産權的保護情況中國已經進步非常大了。在智慧財産權方面,採用301條款是在90年代的時候,美國對中國採取過三次。那三次談判的過程中最後也都沒有對中國進行制裁,因為在調查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雙方談判妥協的過程。在那個過程中,中國的專利法、不正當競爭法、著作法都是在那個時候建立起來的。

 

       所以這個調查我們覺得可以從雙方面來看,一方面對中美貿易有一定影響,但是同時對中國的更加國際化也是一種促進。中國實際上就是在那個時候對智慧財産權的管理建立起來的。而且現在中國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我們覺得比以前好多了。

 

       先不説晶片 就説我們看電影電視劇,現在不能提前看了。以前還沒上映我們就都從網上下載看完了。這些都是小的方面,但是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在進步,當然肯定是跟美國、日本這樣的已開發國家還有差距。如果做調查的話,中國肯定還會找出問題來,但是一方面橫向比,另一方面縱向比,我們自身已經發展的非常快了。而且中國專利申請已經在國際上排名跟美國差不多了,所以是非常重視智慧財産權的保護了。

 

        記者:對這次的調查,中國政府的反應也比較冷靜。

 

       倪月菊:因為從川普上來前後我們一直在琢磨他的想法,而且貿易逆差問題確實是雙方一個比較大的問題,一定會拿貿易問題開刀的。但具體什麼時候開刀?怎麼開刀?我們也一直在揣摩。中國也是一直在努力,希望不把這個問題擴大化,但是我們也不怕,中國會盡可能去壓制,但是如果真的壓制不住的話,如果真的爆發貿易戰。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中國總局 原田逸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