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慶國:美國對朝鮮動武可能性加大

2018/01/04


      日曆翻到了2018年,這將是一個怎樣的年份?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通過採訪有識之士,希望能給讀者一幅畫面。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針對日益緊張的朝鮮問題,出現改善徵兆的中日關係等國際關係與形勢的未來發展,賈院長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賈慶國

    

      記者: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型國際關係」等外交關鍵詞。中國想要構建怎樣的外交?

  

      賈慶國:習總書記上任前2012年在清華大學有一個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國際關係不應該是一個零和遊戲,而應該是雙贏的關係。他説,一個國家要想自己發展必須要別的國家發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須要別的國家安全,要想自己過得好也必須要讓別的國家過得好。

 

      新型國際關係本質上與(中國在美國前歐巴馬政府時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是一樣的,實際上就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國家關係。由於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核武器的出現,大國之間的對抗是沒有出路的。要想合作必須相互尊重,特別是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對方的發展道路。大國因為其體量很大,在國際上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合作方面可以起到引領作用。總體來説,至少從公開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外交致力於構建一個和平、安寧、合作、相互尊重的國際關係。

 

      記者:有人擔憂,成為大國的中國加速在南海等海域的海洋擴張,這會導致和美國、國際社會産生衝突。您怎樣解讀這種擔憂?

  

      賈慶國:應該説,中國在南海也好,東海也好,沒有擴張。中國對南海島礁和相關海洋權益的訴求不是今天才開始的,很早就提出來了。中國這些年在維護海洋權益和領土主權可能更加積極一些,這是在一個大的背景下實現的。主要是由於中國自身的發展比以前強大了。

  

      以前,中國政府告訴中國老百姓,這些都是我們的領土和海洋權益,但是我們無法很好的維護,主要是因為我們國家比較弱。現在,老百姓説我們國家沒那麼弱了,那你是不是需要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式來維護國家的權益了?所以,中國在這方面有了比較積極的做法。當然,中國還是希望用和平方式來處理和管控和周邊國家關於海洋權益和領土主權的分歧。

  

      記者:2017年9月,您提出了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應該同美國、南韓進行協商,來應對在朝鮮可能出現的事態,其原因是什麼?

 

      賈慶國:準確來説,我的觀點是,現在由於朝鮮不斷試射導彈和進行核子試驗,聯合國對它制裁不斷加強。這一大背景下,朝鮮半島出現危機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至少有四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朝鮮半島出現危機,一個是朝鮮核子試驗出現事故,一旦出現核事故,朝鮮就會出現危機;第二個,是隨著聯合國對朝鮮制裁的升溫,對它的經濟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如果有一天,由於朝鮮的原因中國完全切斷對它的石油供應,那麼朝鮮也有可能爆發一場危機;再有,美國現在對朝鮮發展中遠端導彈和核武器非常擔憂,川普公開説美國有可能對朝鮮進行預防性打擊,一旦這種情況出現,朝鮮也會出現危機;還有就是聯合國制裁不斷升溫,美國的軍事壓力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朝鮮國內政治也可能出現分歧,甚至出現動亂。

  

      現在,有關國家特別是中國、美國和南韓,都有各自應對危機的預案。但是他們之間沒有很好的溝通。如果朝鮮真的出現危機,大家都按照各自的方案來應付危機,它們的軍隊就有可能會出現意外的衝突。我覺得中美雙方的應對預案裏都應該有一個控制朝鮮核武器的方案。如果它們之間不溝通,兩國軍隊就會撞到一起,出現不必要的軍事衝突。當然,還有其他問題,像如何恢復儘快朝鮮的國內秩序,怎麼處理和安置難民,避免出現人道主義災難等等很多問題,這都需要有關國家事先協商如何處理,不應在出現危機以後再臨時做決定。所以我主張有關國家儘快進行雙邊三邊或者多邊的談判,來協調它們的危機處理預案,最大限度地避免衝突。

  

      記者:您是否覺得美國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賈慶國:如果説以前沒有(採取軍事行動可能性)的話,現在有了。以前小的話,現在大了。我通過不同渠道了解,美國政府的確在認真探討對朝鮮進行預防性打擊的問題。

 

      記者:中國是否有可能採取更嚴厲的措施,比如停止對朝鮮的石油供應?

 


      

      賈慶國:停止對朝鮮能源供應是一個非常大的決定。因為它直接關係到朝鮮的穩定,也可能會引發一場危機。所以,中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很慎重。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如果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反對,繼續進行核子試驗和導彈開發,我想最終會迫使中國這樣做。

  

      記者:朝鮮的最大目標是和美國直接談判?您覺得有這種可能性嗎?

 

      賈慶國:我覺得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美國和朝鮮對話的可能性當然存在,但是問題在於它們能不能達成一個協議。我覺得現在還是比較難。朝鮮最大的問題就是金正恩誰都不信任。他之所以要發展核武器就是因為他不信任中國,也不信任其他國家,他覺得只有發展核武器才安全。

  

      記者:中日關係出現了改善的徵兆。您怎麼看?

  

      賈慶國:現在關係雖然有所改善,但是還沒有改善到一個比較正常的水準。現在還是不太正常。很遺憾中日關係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其實兩國真的應該很好的合作,兩國有很多共同利益。在維護國際秩序方面,也有很多共同想法。但是,由於歷史問題,有爭議的領土問題,過去這些年,雙方互動出現了惡性循環的趨勢。希望今後一段時間雙方能夠管控好分歧,推動合作,推動交流,使關係逐漸改善,使兩國首腦訪問儘快實現。

  

      記者:習主席倡議的「一帶一路」會助推中日關係向前發展嗎?

  

      賈慶國:這樣一個倡議對刺激世界經濟的復甦是有幫助的,所以很多國家很關注。它給很多國家提供了投資等方面的機會,包括日本。日本國內的基礎設施已經很完善,不需要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但是日本有很多資金技術,也有管理經驗,也希望在海外有很好的投資機會。所以,這也是一個中日可以合作的好機會。

  

      但是,有一段時間,由於中日關係不好,雙方不僅沒有合作反而相互競爭,惡性競爭。兩年前,我去日本做一個演講,有人問我,中國在印尼高鐵項目競標中成功了,您怎麼看?我説中國也沒有成功。中國沒有贏,日本也沒有贏。因為,日本在競爭中使勁的砍價,都沒有拿到,那麼中國拿到的肯定比日本的出價還低啊,所以就是賠本做生意。在「一帶一路」投資問題上,中日應該合作,不要惡性競爭,這樣對兩國都不好。

  

      賈慶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中國全國政協常委。在金正恩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後曾一度訪朝。現年61歲。

   

      本採訪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長 高橋哲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