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只是「暫時休戰」
2018/05/23
高橋哲史:處在貿易戰邊緣的中美兩國只是就「暫時休戰」達成了一致。中國表示增加進口美國産品,美方則暫時放下制裁大棒。但在制裁中國通信設備企業等問題,雙方分歧似乎沒有變化。中美在日前的第二輪磋商急於達成形式上的協議,顯露出面對6月12日的美朝首腦會談,各自心懷不同的想法。
美國總統川普在5月21日的推特中表示:「中國同意了進口大量農産品」、「第一次讓中國的貿易壁壘和關説下調了」,誇示取得了成果。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在5月20日的電視節目中明確表示「當前保留貿易戰手段」。關於向500億美元中方産品徵收高額關稅的制裁方案,告訴中國只是暫時擱置。
中國媒體報道擴大進口美國農産品是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中央電視臺5月21日正午在頭條新聞中特意列舉了大豆、牛肉等美國想要增加出口的産品,指出擴大進口是必不可少的。
中美於5月17~18日在華盛頓舉行的貿易磋商處處都顯得不同尋常:在磋商結束後拖了一天才發表聯合聲明。無論是美方要求的貿易逆差減少2000億美元這一數字指標,還是中方不能退讓的放寬對中興通訊(ZTE)的制裁,都依舊維持原樣。
北京的外交人士認為,此次磋商「與內容無關,從一開始就是‘欽定協議’」。在磋商前的17日,美國總統川普與率領中國代表團的劉鶴副總理進行會談,就足以表明這點。
![]() |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副總理劉鶴在中美磋商前見面(5月17日,圖片來自川普推特) |
5月3~4日在北京舉行第一輪磋商時,美方期待的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化成泡影。中方似乎覺得,會談未取得任何成果,習近平就會見美方代表團,不太合適。
僅僅兩周之後,川普就決定與劉鶴會面,這是什麼原因呢?自然就會想到朝鮮局勢。
習近平於5月7~8日在大連接待了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這是金正恩繼3月下旬之後第二次訪華。中國作為金正恩的「後盾」,對朝鮮的影響力在不斷加強。
川普5月10日宣佈將於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美朝首腦會談。但金正恩暗示有可能取消首腦會談,顯示出要動搖美國的姿態。
《人民日報》(海外版)5月19日刊登了支援朝鮮的評論,「朝美領導人會晤在即,朝方的表態是在表達不滿,‘告誡’美韓方面謹慎行事,不要作出與半島局勢緩和背道而馳的舉動。」
川普也許是意識到了,在21日的推特中針對中國表示「在與朝鮮的交易成立之前,必須在國境管理上嚴格進行」。
對於中國來説,能實現「暫時休戰」也有很大意義。因為美國一旦啟動對華制裁,中國經濟所受的影響可能難以估量。
在美朝會談成功舉行之後,川普仍有可能再次向中國發起攻勢。中方也明白這一點。劉鶴 5月19日面對中國媒體的採訪進行了如此回答:「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兩國經貿關係多年來的結構性問題需要時間」。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國總局局長 高橋哲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