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克嘉德:3%增速成為世界經濟新常態

2019/12/05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雅各·科克嘉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中旬下調了世界經濟增長率預期。2019年世界整體的實際增長率為3.0%,從歷史來看屬於極低的水準。3.0%的增長率曾被視為判斷世界經濟是否同步蕭條的分界線。

 

雅各·科克嘉德

  

      全球經濟陷入低增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中國經濟減速,另一個原因是中美貿易戰等導致經濟的不確定性提高。由於這兩個問題重疊,歐美和日本等地的經濟也緩慢減速。即便如此,我也不認為世界經濟將陷入同步蕭條。美歐經濟在2019~2020年陷入經濟衰退局面的可能性也較低。可以説,當前3.0%~3.5%的增長率已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常態。經濟增長率達4.5~5.0%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中國經濟的減速存在無可奈何的一面。中國政府警惕給未來埋下禍根的債務擴大,避免過度刺激經濟的做法是正確的。應該認識到中國經濟無法像過去一樣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當前也還看不到可以代替中國的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貿易戰一下子提高了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眾多企業看不透今後的經營環境,對設備投資等猶豫不決。雖然我不認為力爭在2020年11月的總統選舉再次當選的川普將進一步升級貿易戰,但是誰也不抱有這樣的確信。

 

      尤為深刻的是中美對立。即使川普不能連任,兩國在經濟、技術和安全保障領域的霸權之爭也不會結束。很可能將世界一分為二的地緣政治學競爭將繼續成為左右企業業務的問題。企業面臨著選邊站的壓力,可能不得不調整供應鏈。

  

      已開發國家正面臨著增長率低下和物價漲幅放緩的狀況。人口動態似乎將産生很大影響。對日歐來説不幸的是,少子老齡化導致勞動人口開始減少的時期與經濟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機的時期重疊。「禍不單行」的狀況對經濟構成重創,當局難以應對。對美國來説,勞動人口增長放緩也正在成為制約因素。

 

      這種世界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無法僅僅通過貨幣政策克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和歐洲中央銀行(ECB)在2019年實施了貨幣寬鬆,但是經濟和物價的推高效果十分有限。日本銀行(央行)一直以來的貨幣寬鬆政策或許也是如此。

 


      主要國家有必要進一步活用財政政策。例如,繼續增加氣候變化對策的公共支出的政策將産生效果。在能源效率層面,美國不及日本和歐洲。必須實施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廣泛投資。預計這將通過提高生産效率等形式提振整體經濟。

 

      對於認為發行貨幣的國家即使陷入財政赤字膨脹也沒有問題的「現代貨幣理論」(MMT),我並不贊成。如果央行變成按照政府的意向印刷紙幣的印鈔機將很麻煩。由於不尋常的低利率會減輕國債的付息負擔,所以與以前相比,增加財政赤字的餘地的確出現擴大。當前的日本就是很好的證明。

 

      在美國,在野黨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呼籲引入全民醫療保險制度。代表人物有參議院議員伊麗莎白·安·華倫和參議院議員伯尼·桑德斯等人。儘管我承認有必要施行醫療保險改革,但是要實現這一競選承諾需要高昂的成本。

  

      反而是打著「綠色新政」招牌的全球氣候對策更重要不是嗎。雖然包括糾正貧富差距在內的多種政策混在一起,不過兼顧經濟的脫碳化和提高生産效率的提案被包含其中。

 

    本文由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竹洋之匯總

 

     雅各·科克嘉德(Jacob Kirkegaard):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博士。是以歐洲為中心,精通經濟形勢和人口問題的經濟學家。還曾參與丹麥政府和聯合國的工作。46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