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談談特朗普對中國加稅的理論根基

談談特朗普對中國加稅的理論根基

2019/10/09

PRINT

     小竹洋之: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憚于自稱“關稅俠”(Tariff Man)”,“我是站在關稅平臺上的關稅俠”,這似乎效倣了作為意志堅定的貿易保護主義者而聞名的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的發言。

 

     特朗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看不到結束跡象,來自國內外的批評不斷涌現。但是,“美國因中國而喪失大量就業崗位”這一主張也存在令人不得不認同的一面。這是因為證實這一點的經濟學界的實證研究相繼出現。

   

   來自中國的進口增加,給美國的弱者帶來打擊

 

     “中國衝擊論”——在來自中國的進口擴大和美國就業減少之間尋找相關性的研究被如此概括。根據英國經濟學者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等人的傳統貿易理論,各國通過專注于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跨越邊境買賣生産物,可以實現最佳的資源配置。但強調稱在現實上,從衰退産業到增長産業的勞動力轉移等難以順利推進,低學歷和低技能的勞動者蒙受了超預期的痛苦。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資料圖,REUTERS)

 

      這個領域的權威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戴維·奧特爾(David Autor)教授、瑞士蘇黎世大學的戴維·多恩(David Dorn)教授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戈登·漢森(GordonHanson)教授。2013年的論文《中國綜合徵》(The China Syndrome: Local Labor Market Effects of Import Compet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和2016年的論文《中國衝擊》(The China Shock: Learning from Labor Market Adjustment to Large Changes in Trade)對世界經濟學界産生了廣泛影響。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驚人之處。美國進口增加的衝擊巨大到前所未有,勞動力市場的調整也耗費大量時間和成本。因此,三人認為在與中國的産業競爭和價格競爭激烈的地區,失業者的增加、工資的下降和勞動參與率(具有工作意願的人的比例)的下降明顯。

   

   全部産業減少200萬~240萬個就業崗位

 

     麻省理工學院的達龍·阿西莫格魯(Daron Acemoglu)教授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Brendan Price副教授也加入執筆團隊的論文《進口競爭與21世紀美國就業大幅減少》(Import Competition and The Great U.S. Employment Sag of The 2000s)顯示了更為詳細的定量分析的結果。估算稱由於來自中國的進口增加,1999~2011年美國的就業崗位在製造業減少98.5萬個,在全部産業減少200萬~240萬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8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