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耀司:疫情改變人們的穿衣方式

2021/01/04


       新冠疫情的擴大和世界經濟結構變化給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帶來變化,並正在對穿衣和消費行為産生巨大影響。針對在當今新冠時代、穿衣的意義和服裝製作的理想方式,記者採訪了日本時裝設計師山本耀司(77歲)。山本耀司是唯一一個在2020102日的巴黎時裝周上舉行時裝秀的日本設計師。

 

山本耀司接受採訪

 

       記者:時裝秀由於疫情的影響而相繼取消,在這樣的背景下,您是唯一一位在巴黎時裝周上舉行了時裝秀的日本設計師。這樣做是出於什麼理由呢?

 

       山本耀司:法國的感染人數比日本多很多,同時還存在入境限制,所以情況比較嚴峻,但巴黎的時裝秀是將作品展示給買家和媒體的重要場合。這是我自己作為設計師的存在意義,因此不存在放棄的選項。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時,主動避免活動的氣氛加強,但我果斷舉行了時裝秀。自1981年在巴黎出道以來,我從未停辦過時裝秀。有生之年,我打算以後也一直把巴黎時裝秀繼續下去。

 

       記者:包括徹底採取防疫措施等在內,時裝秀的方式和形態似乎也完全改變。

 

       山本耀司: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觀眾之間拉開1.5米間隔就座,包括工作人員在內,要求洗手和佩戴口罩,將觀眾人數縮減為約200人,是原來的3分之1。不過,沒有改變顛覆西方美學的服裝設計原則,仍然展示扭曲而破爛的服裝等。感覺這種理念和感動已充分傳遞給觀眾。

 

在嚴格採取防疫措施的情況下進行了準備工作

 

       記者:是否覺得人們的穿衣和購物方式發生很大變化?

 


 

       山本耀司:正在迅速發生變化,尤其是覺得拘泥於穿衣方式的人比以前進一步減少。首先,疫情似乎成為一大誘因。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消費者的收入水準提高,加上移民流入歐美已開發國家,從世界範圍來看,中間階層正在迅速增加,這可能也是背景因素。

 

       另一方面,各國國內的收入差距擴大,社會的不滿和分裂也在加劇。還出現了為發洩情緒而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行為。尤其是女裝領域,接下來哪些會暢銷,流行趨勢的中心點日趨難以預見。

 

       記者:如何看待快消時尚的發展壯大?

 

       山本耀司:雖然購買快消産品的人很多,但服裝並不是便宜就好。手工製作的衣服與通過電腦製造的衣服大有不同,蘊含著靈魂和生命力。由於是特別的東西,穿起來很麻煩,要做好心理和精神準備而去穿。不管是製作者還是穿著者,這一點才是真正的考驗。

 

       穿衣對人類來説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我對輕視服裝製作的感性和技術的風潮有著強烈的危機感。為了讓社會更加美好,只能不拋棄希望,與現實鬥爭,不斷思考。

 

山本耀司的時裝秀(10月,巴黎市政廳)

 

       記者:您打算如何應對穿衣、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的變化?

 

       山本耀司:服裝製作的原則不會變,但我認為銷售模式今後將明顯改變。疫情導致走進實體店的顧客減少,就不得不轉向電子商務等非接觸型的銷售方式。線上發佈視頻也是強有力的宣傳手段。還在探討應對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的服裝製作和設立新品牌。

 

       記者:奢侈品牌為了維持價格而大量廢棄商品,遭到批評,社會投向時尚行業的目光正日趨嚴厲。

 

       山本耀司:商品大量賣剩、促銷形成常態化的商業模式已經迎來極限。可以將公司經營也視為創作者的一件作品。正如作家山口周指出的那樣,不僅是追求合理性的「可測量指標」、經營的「審美意識」也將受到考驗的時代或許已經到來。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林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