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厚生勞動相談少子化對策無進展

2021/06/01


       編者按:由於新冠疫情蔓延,日本暫緩結婚或懷孕的人越來越多,這正在加快日本的少子老齡化進程。日本2021年的出生人數有可能低於80萬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針對正式迎來人口減少社會的日本的未來和應對措施,採訪了日本前厚生勞動相柳澤伯夫。採訪的主要內容匯總如下。

        

日本前厚生勞動相 柳澤伯夫

         

      柳澤伯夫:2007年擔任厚生勞動相時,因為我説了「女性是生育機器」的言論而受到批評。當時我在演講中介紹了育齡女性減少的情況,並強調了少子化問題的嚴重性,但很多人露出不明白的表情。為了讓人更容易理解,我把女性比喻成機器進行了解釋。我有兩個女兒,因此我對結婚或生育的女性缺乏政策性支援的情況十分了解。雖然那是一種帶有危機感的表現,但這樣的比喻並不恰當。

  

      但後來的日本正如我所擔憂的那樣,育齡女性的數量進一步減少。雖然出生率有些許好轉,但出生人數卻一直在下滑。令人遺憾的是這證明我的認識是正確的。

  

      日本的少子化對策多年來未能産生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政府一味設置對策的指揮塔。我擔任厚生勞動相時,也是在3年前被任命為負責少子化問題的特命大臣。結果導致之前一直在福利保健、勞動以及少子化對策方面負責重要領域的厚生勞動省無法充分開展工作。

     

  

      令人感到諷刺的是,正是因為日本政府為大力應對少子化問題而設置的指揮塔才使得真正需要的政策無法落實。雖然設置指揮塔是向日本國民傳遞「(政府)正在努力採取措施」這一資訊的有效方法,但不可能起到作用。所謂政府機關,重要的是擁有遍佈全國各地的許可權和人員。例如日本財務省在各地設有稅務署,經濟産業省在各地設有經産局。這樣才能真正地把政策落到實處。

   

      這對於現在的日本政府也是一樣。雖然據説政府將設立兒童廳,但我對其效果並沒有多大期待。我覺得結果可能會像過去設置少子化特命大臣一樣。

  


      少子化對策未能産生效果的第2個主要原因是,雖然年輕人對解決少子化問題起到重要作用,但日本政府並沒有出台政策為年輕人創造穩定的工作崗位。據説現在有4成年輕人屬於非正規雇用。如果是專業技術職位等,本人接受的話還好,但本人並沒有意願的非正規雇用越來越多。在這種不穩定的狀況下,日本年輕人不可能考慮結婚或育兒的事情。

  

      支撐著被稱為「日本第一」時代的是終身雇用和年功序列等日本式的雇用慣例。日本現在把這些一下子全扔掉了。雖然已經開始討論提高最低工資,但仍然不夠。除了目前的工資水準之外,能不能指望將來薪資的上漲也很重要。

  

      日本的少子化對策沒有取得進展,估計今後人口還會繼續減少。在人口減少社會,日本的金融市場會如何呢?為了讓家庭平衡持有金融資産,雖然提倡「由儲蓄轉向投資」,但並沒有多大成效。這也源於不穩定的就業環境。在家庭收入不穩定、人人都要擔心幾個月後生活的情況下,根本不會考慮幾年乃至幾十年後的投資,即使要投資也是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交易。而金融市場需要的不是這樣的投資,而是抱著支援心儀企業的心情實施的長期投資。

  

      還存在一個背景,那就是日本人普遍沒有投資會變成財産的意識。德國曾經儲蓄也很多,但現在資金比日本更多用於投資。這是政策發揮了作用。據稱,在將德國電信民營化時,政府一邊宣傳「股票會成為國民的財産」,一邊出售德國電信的股票,德國國民就此開始將股票視作是自己的財産。日本也曾公開發行過NTT的股票,但日本政府只考慮如何賣高價償還國債。

     

      今後,通過人口增長帶動經濟增長已經無望。人口的迅速增長應該被認為只是戰後一段時間偶然發生的事情。日本人口即使減至7000萬~8000萬人,也會跟德國、英國和法國等差不多。這些國家一直保持著大國的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來講,有效利用有限的人才至關重要。

    

      正是因為到了這種時代,企業要想擴大業績,要想被選為投資對象,把利潤回饋給員工才更加重要。只是根據自己需求用完就拋棄員工的企業不會被接受。我期待有企業放棄成為少子化原因的非正規雇用,並且這樣的企業越來越多,從而形成「如果以非正規的惡劣條件招聘,就招不到人」的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五味梨緒奈 匯總

     

      柳澤伯夫:原日本大藏省的前眾議院議員,歷任金融再生委員長、第一任金融擔當相及厚生勞動相等。現為柳澤金融經濟研究所代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