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專訪談藝術責任

2021/06/28


在電臺節目「村上RADIO」上擔任DJ的村上春樹(右)和音樂家的坂本美雨(TOKYO FM提供圖片)

 

      因發表《挪威的森林》、《1Q84》等小説而在全世界擁有眾多粉絲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獨家採訪。他在採訪中談到了對自己參加的廣播節目的想法,並表示正因為現在是疫情籠罩全世界的時期,才需要盡到「製作、提供積極作品」的藝術責任和義務。

  

      記者:2018年8月開始擔任DJ的「村上RADIO」(TOKYO FM,日本全國Net),徹底改變了您不怎麼在公開場合露面的作家印象。親自挑選樂曲,然後用自己的話來詮釋。而且4月實現了您一直希望的常規化(每月最後一個週日晚上7點播出。新一期節目將於6月27日播出)。

   

     村上春樹:以前我覺得自己不善言辭,因此從未做過寫作以外的工作。但在國外發表演講等的過程中逐漸習慣了表達,嘗試擔任(DJ)之後,發現自己可以聊天了。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去做」。我是唱片收藏者,有約1.5萬張唱片。我就是以「有這樣的音樂,大家也聽聽吧」的感覺提出企劃後,各種想法就出來了。(我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可以播出兩三年的節目。

  

     我基本上出於喜歡才做節目的。我以前一直呆在文學環境中,來到電臺之後,這裡到處都是有些古怪的人,氣氛很不一樣,非常有趣。我一年有一半左右的時間在國外,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話,節目很難實現常規化。而且考慮到我一直呆在日本,如果每月出一期節目,覺得可以完成。每月超過一期的話,就無法進行寫作了。其實我很想每週出一期節目。

    

    廣播是「親密且面對個人」的媒體

  

村上注意到了廣播不同於電視和網際網路的特性(TOKYO FM提供)

  

       記者:以前您經營過爵士咖啡館,現在也會在音樂的旋律中推敲文章。這樣的村上把唱片機帶入播音室,把唱針放到唱片上。在繼承DJ傳統的同時,探索著現代風格的節目。

 

     村上春樹:現在網上什麼樣的音樂都能聽到。(用收音機)點播音樂幾乎已經沒有意義。我認為意義在於播放人自己挑選音樂來播放。所以基本不會接受點播。希望能夠讓觀眾産生類似於到我的書房來聽音樂的親密感。我的原則是播放其他節目沒有的音樂。然後,我自己當然要喜歡那個(音樂),(作為原則來説),這一點很重要。希望3次中有1次能讓(聽眾)發出「原來還有這種音樂」的驚訝。

   

      我之所以喜歡電臺,是因為它有一種將獨自傾聽節目的每個人集合在一起的氣氛。這種氣氛與電視和網際網路完全不同。過去是(聽眾)在同一時間坐在收音機前收聽節目。現在同時收聽節目的感覺變淡,但仍有與一個人面對面的感覺。工作或者做飯的時候也可以收聽節目。親密且面對個人的感覺讓人很舒服。

   

  阻止「世界變壞」

    

      記者:您在節目中還提到了新冠疫情。您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場突發的傳染病,還跟「全球化」、「氣候變暖」、「SNS(社交平臺)普及」、「民粹主義抬頭」、「貧富差距擴大」等一樣,是改變世界的要素,這讓人印象深刻。

    

      村上春樹:比如在100年後回過頭來看現在,就會發現這些要素是一起出現,彼此聯繫的。我最擔心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怎樣想,怎樣變化。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我覺得創作並提供稍微積極一點的內容是小説家及收音機等的使命和責任。

   

     我十幾歲的時候覺得世界會變好,而現在十幾歲的孩子好像覺得世界會變壞。必須稍微阻止這種事情。因此,我希望播放愉快的音樂傳遞積極的資訊。我覺得在新冠疫情的前和後,世界會發生改變。新冠疫情結束後,一度孤立的年輕人會團結起來?還是會繼續孤立?會變成什麼樣是我擔心的問題。

   

    現實的世界與非現實的世界如何聯繫起來?這是我小説的一個主題,我寫的東西裏,現實與非現實非常普遍地存在,發生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是已經準備好的。我的小説在外國被接受的地方都是處於某種混亂期的地區,比如因東西統一而處於混亂時期的德國及俄羅斯等。從這個意義上説,現實與非現實同時存在的我的小説(對這些人們來説)也許會感到一種具有暗示的資訊。

     

  小説的根本是「體貼感」

     

     記者:您出道已經42年。您始終堅持小説家的根本就是「體貼」這一觀點。

 


     

     村上春樹:(外國作品的)翻譯除了體貼,再無其他感受。我之所以喜歡翻譯,就是因為能讓我感覺到體貼。要想翻譯成稍微好懂一點的日語,沒有體貼感是做不到的。我用日語寫的小説也儘量不用難懂的詞語和讓人琢磨的語言。但這樣也能寫好,這就足夠了。認為確定地盤的東西會有變得不確定的時期。我在小説中要寫的就是這些,基本立場完全沒有改變。

   

     記者:您的母校早稻田大學10月將開一個國際文學館(村上春樹圖書館)。上面將有您的題字「講故事,抒內心」。

    

      村上春樹:我沒有孩子,因此我死了以後(文稿等資料)就會散落各地,因此統一存放在這裡。希望大家在這裡開朗讀會及研討會等,有效利用這個建築,在綜合文化上加以利用。對我來説,講故事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通過講故事,能夠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人們心中、理論上無法説明的東西巧妙地表達出來。我希望能創造這樣的一個地方。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關原NORI子

    

    村上春樹:出生於1949年。憑藉《且聽風吟》(1979年)出道。他的作品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除了寫小説和散文外,他還以翻譯弗朗西斯·史考特·基·菲茨傑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及雷蒙·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等外國作家的作品而聞名。近期著作有散文隨筆《古老完美的經典唱片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