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忠社長:中國經濟或明年下半年復甦
2022/12/28
中國政府放寬了防疫措施,經濟動向備受關注。加上中美對立激化以及台灣地緣風險等原因,有的日本企業開始為供應鏈去中國化而採取行動。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今後的相關動向採訪了向中國中信集團旗下企業出資的伊藤忠商事的社長兼首席運營官(COO)石井敬太。
![]() |
石井敬太 |
記者:由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和中美對立等原因,經濟圈出現了脫鉤隱憂。
石井敬太:2022年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導致全球局勢發生急劇變化。經濟安全保障被擺在桌面上,氛圍由全球共存變成了似乎與中國脫鉤更好。這一動向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2023年供應鏈的重構仍會繼續推進。
但對日本來説,中國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是日本的約4倍,日本有很多地方依賴於中國。如果把中國從供應鏈中排除出去,日本經濟也會變得危險。中國永遠是日本的鄰國,包括經濟界和政治在內,希望能夠進行靈活應對。
記者:您如何看台灣存在的地緣風險?
石井敬太:中國大陸如果受到過度指責,則不得不進行反駁。為了防止對話窗口關閉,希望能夠在保持溝通的情況下好好相處。
記者:中國還出現了放寬防疫措施的動向。中國今後的經濟形勢如何?
石井敬太:對恢復世界經濟來説,美國和中國非常重要。中國嚴格的防疫措施達到了極限,已開始轉向允許存在一定犧牲而放寬限制的方針。必須做好疫情會出現暫時性擴大的心理準備,也有可能面臨艱難的處境。
雖然緩慢而零星,但中國經濟將由主要城市向周邊城市逐步恢復。中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恢復可能需要4~5個月。經濟活動恢復正常或許只能等到2023年下半年。
記者:伊藤忠的中國業務將如何應對?
石井敬太:規模大的是對中信集團旗下企業的投資。中國重視國有企業,正在推進重組,我們認為中信集團旗下企業基本不會發展到信用問題的地步。雖然對中國的投資還要觀望一下,但並未考慮從中信集團旗下企業撤資。如果中國恢復正常,業務有望實現進一步增長。
石井敬太
1983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法學專業,進入伊藤忠商事。2014年擔任執行董事,2020年擔任專務執行董事,2021年4月起任現職。東京出生,今年62歲。
記者點評:伊藤忠在中國的經驗將成為其他企業的參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面向100家主要製造業企業實施的調查結果顯示,5成企業回答將降低從中國的採購比例。與此同時,今後仍擴大産品銷售等在中國的業務活動的企業也達到30%,很多人認為中國是有潛力的市場。
伊藤忠與中國有悠久的淵源,是日本大型商社中第一家成立當地法人的企業。起初中國是生産基地,目前則定位為消費市場。旗下的迪桑特與當地企業合作,在疫情下仍擴大了在華銷售。精通中國事務的伊藤忠如何行事,成為很多日本企業的參考依據。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城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