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時中國人不能忘記日本救援隊
2016/04/19
自然災害是人類共同的災難,每個國家,每個人都可能遭遇自然災害,面對自然災害的互相支援與同情,是人類的共識:
沒有人是自在的、與世隔絕的孤島,
每一個人都是大陸的一部份。
如果一塊岩石被海浪沖掉,
歐洲就會減少,
就像海岬失去一角,
每個人的死亡都是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缺失,
都是我的哀痛,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而鳴!(海明威《喪鐘為誰鳴》序裏引用的英國詩人John Donne的詩《No man is an island》)
![]() |
張石 |
這位作者説得很對,當時日本救援隊在汶川的救援工作使全中國的人們感動。
2008年7月8日上午,前往日本北海道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的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日本北海道札幌親切會見了曾前往中國四川地震災區參與救援工作的日本國際救援隊、國際醫療隊代表。這是胡錦濤這次訪問的第一場正式活動。
胡錦濤深情地發表了講話。胡錦濤説,在中國人民遭受特大地震災害的危難時刻,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日本救援隊是抵達災區的第一支國際救援隊,你們以出色的救援行動,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日本醫療隊也在救治工作中作出了顯著成績。你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崇高人道主義精神和敬業精神,得到中國人民高度評價。你們的行動充分體現了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見2008年7月9日人民網)
胡錦濤還與代表們一起觀看了專門從中國帶來的、特意為日本救援隊和醫療隊製作的電視短片《大愛無疆》,這個電視短篇反映了四川大地震災情和日本救援隊、醫療隊在災區救援醫療的感人畫面,以感謝日本國家和民眾提供的「大愛無疆」的援助。
發生汶川地震時,日本政府提供了5億日元的義援金,據日本經團聯統計的數據顯示,到2008年7月為止,經團聯下屬日企向四川災區捐款捐物高達37億2618萬日元,體現了日本社會和企業界對中國的關懷。(見《中文導報》2008年7月第4期)
在當時的日本,到處可以看到24小時便利店門口貼著給中國四川汶川地震募捐的倡議,幾乎每個商店裏都設置了汶川地震捐款箱,街上到處可見排起橫隊為汶川捐款的義工。那時日本的城市農村,商店學校,企業團體,到處都有一個充滿愛心的小小的捐款箱連著中國,連著汶川。
如今日本熊本蒙受巨大的地震災難,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感同身受,儘自己的能力伸出援助之手。我想起那首中國歌曲《讓世界充滿愛》(作詞陳哲、小林、郭峰、王健、孫銘,作曲、編曲郭峰)中的一段歌詞:
輕輕地捧起你的臉
為你把眼淚擦乾
這顆心永遠屬於你
告訴我不再孤單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
不需要更多的語言
緊緊地握住你的手
這溫暖依舊未改變
我們同歡樂
我們同忍受
我們懷著同樣的期待
心繫熊本,分擔苦難;隔海矚望,遙寄祈願,以自己的心情和行動,支援日本災區,連接兩國大愛無疆的嶄新的歷史,是中國人的責任,也是一種回報。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簡歷:
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