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會議:為何安倍和大臣們極少戴口罩?
2020/03/12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從2020年1月30日,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中國的不斷擴大和日本出現感染的病例,日本內閣決定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策總部,由安倍首相為總部長,內閣官房長官和厚生勞動大臣為副總部長,其他的所有國務大臣都是其成員,而到本稿截稿的3月9日為止,已經召開了18次對策本部會議,但是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在日本不斷蔓延的現在,無論是從電視上看還是從相片上看,我都幾乎看不到包括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在內國務大臣們戴口罩。
![]() |
日本首相安倍2月26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策總部的會議上發言 |
每次會議,都會在首相官邸網頁上看到一些照片,會議前兩次是總部成員們圍成一個半圓形召開,從第3次開始是隔著一條長桌兩邊坐著作為總部長的安倍首相和作為副總部長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和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利勝及各位大臣等。
|
比較能夠表現全景的照片一般能收入坐在長桌兩旁的約11名到約21名的與會者不等,他們大都是國務大臣,但是在這些照片中,筆者只在第18次會議上看到一名戴口罩的人,其他的照片上都沒有看見,當然可能還有一些沒有收入照片的人戴了口罩,但是從這18次會議的照片收入的人數和第4次安倍內閣第2次改造內閣只有20名國務大臣來看, 戴口罩來參加這18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策總部會議的大臣是極少的。起碼首相安倍晉三、副總理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官房長官菅義偉、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等重要大臣在照片中出現時都沒有戴口罩。本部長安倍晉三、副本部長菅義偉和加藤利勝在18次會議的相片中都出現了,但是他們三個沒有一次是戴口罩的。
看日本國會的實況轉播,有一些議員是戴口罩的,但是也不是很多。
目前,日本口罩缺貨,日本政府決定大量從廠家購買口罩,官房長官菅義偉在3月3日的記者會見中表示:有關向感染急遽擴大的北海道等自治體居民們優先供應口罩一事,「從防止感染擴大的觀點出發,為了迅速散發口罩具,推定為每戶三口人,發放到各個家庭。」從3月5日開始,在北海道北見市已經開始發放口罩。
那麼為什麼日本一方面極力促進國民使用口罩,另一方面國務大臣們開有關新冠感染症的會議時還極少戴口罩呢?
對此筆者不得而知,憑筆者自己的想像,首先是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日本醫學界的一些人士對普通人為了預防冠狀病毒感染戴普通的口罩持懷疑態度有關。
據日本共同社3月1日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到29日為止,發表了面向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口罩適當使用的方法。沒有咳嗽、打噴嚏這些症狀,而是為了預防,在學校、車站、商業設施等公共場所戴口罩沒有必要,呼籲為了緩和口罩的供應不足,不要過度地使用口罩。
而世界衛生組織在中文網頁上在談及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對公眾的建議--何時及如何使用口罩時指出:
什麼時候戴口罩?
- 如果您身體健康,僅在照顧2019-nCoV疑似感染者時才需要戴口罩。
- 如果您咳嗽或打噴嚏,應戴口罩。
- 為有效防護,除了戴口罩外,還需要經常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肥皂和清水洗手。
- 如果佩戴口罩,必須了解如何使用和適當處置口罩。
日本的觀點基本也與此相似。由日本全國口罩工業會、厚生勞動省、經濟産業省、消費者廳聯合發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 關於口罩的呼籲》中指出:「現在,為了預防而買口罩的人很多,但是為了有效地防止感染症的擴大,讓感冒和懷疑有感染症的人戴口罩比什麼都重要。」
「不用囤積口罩也不要緊,為了讓感冒和懷疑有感染症的人有口罩戴,請只買自己必要的口罩的份。」
那麼,安倍首相和大臣們在開新冠相關會議上幾乎不戴口罩,是不是也有告訴人們:不要過度地、沒有意義地使用口罩,而應正確地使用口罩的意思包含在內呢?
從日本國會的實況轉播來看,議員戴口罩的人日益增多,而JIJI.COM3月4日發表的《國會預算審議 引人注目的戴口罩的人 (戴與不戴) 由議員自己判斷》一文在談及2020年參議院預算委員會審議2020年預算案時指出:「在4日的審議中,在野黨中戴口罩的人比較多」,「執政黨中有人則吐露了其複雜的心情:正是在國內口罩缺貨的這種情況下,‘戴口罩的議員們如果很顯眼,會被人看做‘議員的特權’ (參議院自民黨幹部)。」
而安倍首相和大臣們會不會也有這種想法呢?
再一個我想:在這樣的會議是要發言的,尤其是安倍總理,要説得很多,戴口罩會影響聲音的傳達,首相如果不戴口罩,其他的大臣如果不是有了感冒等症狀,也就不好意思戴了。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 |
張石 簡歷: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