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京都不再拉紅「東京警報」?

2020/06/30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在5月25日日本全國解除緊急事態宣言前的一週裏,東京都新冠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在從5月18日到24日的一週裏,感染人數一直控制在較低的水準,最多的5月24日也只有14人,19、20、22、23日,都控制在個位數。5月26日到6月24日,只有5月31日為個位數,其他的日子都為兩位數。6月2日猛增到34人,有兩項指標超標,為此,東京都在6月2日晚拉紅了新冠疫情「東京警報」,都政府大樓和東京灣的彩虹橋在晚上11點亮起紅燈。此後,都內新增感染者人數大體上呈波狀上升趨勢,大部分時間仍在持續超標,甚至在6月24日達到了55人,不僅超過了拉紅「東京警報」的一項數值標準,也超過了再次要求一些設施停業指標中的一項標準,但是為什麼從6月11日解除「東京警報」後,就再也沒有拉紅「東京警報」呢?

          

亮起紅色燈光的東京彩虹橋(6月2日,東京都港區)

      

  目前,東京都規定發動新冠疫情「東京警報」的主要數值標準是:最近1周每天平均(1)1天的新感染者超過20人;(2)新增感染者中感染途徑不明的比例超過50%;(3)每週感染者增加多於上周的1倍。

       

  從6月1日到6月24日,絕大部分日子數值依舊超標,兩項超標的有15天,一項超標的有7天,一項也沒有超標的只有6月11日和6月13日兩天,恰好在6月11日也是三項指標都沒有超標,小池知事就宣佈解除「東京警報」,而從6月12日開始,東京解禁路線圖進入第三階段。

       

  從6月14日開始,每天還是都有兩項指標超標,特別是到了6月24日,新增感染者達55人,按照拉紅「東京警報」的新增感染者數值標準大大超標:最近1周每天平均(1)新增感染者達37.9人;(2)新增感染者中感染途徑不明的比例達45.7%;(3)每週感染者增加為上周的1.27 倍,但是再也看不見紅色「東京警報」了。

            

  3月23日,小池知事在記者會上針對新冠流行指出:隨著事態的發展,可能會出現不得不進行城市封鎖,也就是「封城」強有力的措施。3月25日,東京都新增感染者達41人,在當天的記者會上,小池指出:「現在面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爆發的重大局面,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認識到這一點」。3月26日,她帶著針對新冠流行的建議,去首相官邸緊急面會安倍首相,她表示「保衛首都就是保衛日本」,那麼為什麼6月24日新增感染者達到了55人,也沒見小池知事採取什麼更加積極的行動呢?

     

  東京都表示:拉紅「東京警報」的還要參考如下4個標準:④重症患者數;⑤醫療體制提供;⑥PCR檢查的陽性率;⑦就診諮詢窗口受理件數。

        

  而根據東京都的統計,在6月2日拉紅東京警報時,④的重症患者為26名,一直到6月24日呈波狀減少趨勢,從18日到24日的一週內,除24、23日兩日為20名以外都在20名以下;從⑤的醫療體制提供看,住院人數在不斷下降,6月2日為312人,到6月24日減少到215人;⑥6月2日PCR檢查的陽性率為1.8,以後基本上呈波狀上升趨勢,從18日到24日的一週內移動在1.9和2.1之間;從⑦就診諮詢窗口受理件數看,拉紅「東京警報」的6月2日為975人,此後從6月3日到6月14日都超過6月2日,從6月15日開始呈減少傾向。

          


                   

  因此與拉紅「東京警報」的6月2日相比,這以後有所改善的數值指標比較切實的是重症患者數和醫療體制提供,而從全國的疫情來看,這兩點的改善也體現得比較明顯。

                 

           

 張石 的其他文章

   

 後新冠時代與日本的「距離美學」

           

 日本緊急事態宣言將陷入週而复始的怪圈

  

 日本抗新冠最後的防線

                

 新冠會議:為何安倍和大臣們極少戴口罩?

             

 日本真的處於新冠肺炎「早期爆發」階段嗎?

                    

 肺炎橫行:中國人應向日本人學習什麼

                                   

  更多 >>>>

  從3月底到5月初,日本全國和東京的疫情都處於快速上升期,據東京都統計,4月8日到4月25日東京都連續18天新增感染者每天超過百人,4月17日達到206人,在5月6日,東京都的入院患者達到峰值,達2,974 人,而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在同一天,全國需要入院新冠患者達11,876人,出院者僅為4,918人,重症患者308人,等待入院的為260人,據日本共同社4月18日的調查,「能夠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床幾乎被感染者佔滿,東京都、大阪府、滋賀縣、沖繩縣等8個都府縣的空床數量不足20%」,全國感染病床緊迫。在4月下旬,醫療現場甚至出現了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的護士也被要求上崗的現象,醫療物資嚴重不足,當時醫護人員一天只使用一枚口罩和使用塑膠垃圾袋作為防護服投入工作的現象在全國一些醫院常態化。在大阪市,市長松井一郎4月15日呼籲市民捐獻雨衣供防護服不足的大阪市和大阪府的醫療現場使用。

       

  但是目前這種醫療提供體制緊迫的狀態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到6月23日24時為止,全國需要住院的患者為794人,出院者為16,263人,重症者僅為60人。

      

  從感染病床數來看,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截止到6月17日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患者的療養情況、病床數等的調查結果》,相對於入院新冠患者587名,可以確保的入院者病床數為19,497張,在高峰期可以擴大為30,138床位;宿泊設施可接受感染者的房間數為19,711間。

         

  東京都相對於236名入院者,可以確保的入院者病床數為3,300張,在高峰期可以擴大為4,000床位,宿泊設施可接受感染者的房間數為2,865間。

        

  也許正是這種重症患者的不斷減少和醫療體制的恢復和充實,使東京都為了經濟和抗疫兼顧,儘管有些指標超標,也不再拉紅東京警報了。

         

  但是,不能因為感染床位有了空餘,就放鬆警惕。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每1000人口中的急性期病床數,日本佔世界第一,但是日本每10萬人口的重症監護室(ICU)的病床數僅為7.3張,僅是美國34.7張床位的1/5,並且排在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南韓、西班牙之後,因此日本在恢復經濟的同時,充分利用新冠疫情有所收縮的時期,加緊防止疫情擴大體制的進一步建立十分重要,東京都現在要求有些行業再次暫停營業的標準是:

        

  1、都內最近一週平均每日新增感染者數為50人以上。

  2、都內最近一週平均每日感染途徑不明者為50%以上。

  3、都內最近一週的新增感染者與上一週相比倍增。

           


               

  要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需要一出現感染者就能馬上進行對全體接觸人員全面排查的體系,其次就是利用大數據建立究明感染途徑不明的感染者的精準的、科學的追蹤體系和組織,第三就是修正法律,對隔離和自肅嚴格化等。日本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在亞洲治理新冠疫情比日本好的國家很多,日本在亞洲不算「優等生」,要警鐘長鳴。許多事情,在病床填滿前就要積極地去做,病床和健全的醫療體制是日本新冠防疫最後一道防線,但是在第一波的疫情中已經證明,在疫情波撲來之際,這最後一道防線崩潰得很快,比如在3月25日,小池百合子知事説「現在面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爆發的重大局面」時,東京都的新冠入院患者僅為176人,不到一個半月就增加到2,974人,因此還要在這最後一道防線的前面努力、認真、切實地增加多種防線,但是日本和東京都現在仍然沒有更積極地去做,小池知事所説的「從自肅到自衛」、「與新冠共存」(with Corona),有一點「無為而治」的味道。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        

                

張石

張石 簡歷:1985年,中國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研究所畢業,獲碩士學位。1988年到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94年到1996年,東京大學教養系客座研究員,現任日本《中文導報》副主編。著有《莊子和現代主義》、《川端康成與東方古典》、《櫻雪鴻泥》、《寒山與日本文化》、《東京傷逝》、《孫中山與大月薰—一段不為人知的浪漫史》等著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