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米市價下跌5%依然賣不動
2021/11/17
2021年出産的白米已開始全面進入日本零售市場。代表品種的平均市價比去年同期低5%左右。雖然批發商之間的交易價格以超過上年産白米的速度下跌,但跌幅小於2020年産白米(6%)。隨著雙職工家庭的增加,速食米飯的需求增加,而需要自己蒸煮的精白米需求在持續縮減。降價也賣不出去的局面十分明顯。
![]() |
精白米即便降價也很難刺激消費需求(東京的一家超市) |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通過統計日本全國零售店銷售數據的日經POS資訊,調查了10月的白米平均零售價(經由特定批發商,5公斤袋裝,不含稅)。主要品種的平均價格為2008日元(約合人民幣111.78元),比上年同期便宜106日元。
最大産地新潟縣出産的「越光米」(沒有特別指定縣內産地的普通商品)為1970日元(約合人民幣109.72元),同比下跌137日元(跌幅為7%)。宮城縣出産的「一見鍾情」為1596日元(約合人民幣88.89元),秋田縣出産的「秋田小町」為1741日元(約合人民幣96.96元),價格均下跌6%。
![]() |
一位住在東京的女性職員(44歲)説:「雖然價格便宜了,但我只會按照需要的量購買精白米。因為是雙職工,我們一直使用方便的速食米飯」。
新冠疫情導致外出用餐需求低迷,白米庫存積壓嚴重。2021年産白米的收成也與往年一樣穩定,因此供求關係明顯緩解。主要品種的批發商之間的交易價格比2020年産白米低6~27%。與價格下跌8~19%的2020年産白米相比,流通階段降價明顯。
採購價格下降成為零售價格的下行壓力,而零售店對大幅降價持慎重態度。因為即使降價也未必能刺激消費,只會惡化盈利情況。
在新冠疫情下,外出受限,人們在自己家吃米的機會增加。省去煮飯麻煩的速食米飯抓住了居家需求。速食米飯使用的白米種類很多,不僅有家用白米,還有商務用途等。
雙職工家庭增多,現成米飯的消費增加。據日本農林水産省統計,在無菌環境下包裝的速食米飯2020年的産量為19萬7185噸。比上年增加8%,創下自199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2021年1~9月也同比增長3%。
另一方面,精米卻消費低迷。商品體積大,也被人們敬而遠之。日本米谷穩定供應確保支援機構9月的調查結果顯示,每人每月在家的消費精米量同比下滑7%。從3月起,連續7個月低於上年。
在市場縮小的背景下,零售店即使降價也難以確保銷量。連鎖超市Inageya的10月新米銷售額同比下滑1成。即使單價同比下降4%,銷量仍下跌6%。
某中小型超市10月的白米銷售額同比下滑5%。但是,採購負責人表示「白米降價也賣不動」,對大幅降價持慎重態度。
現在的白米過剩是由新冠疫情這種特殊情況造成的,這也使定價機制變得困難。某家超市的採購負責人解釋説:「2021年産白米如果極其便宜,即使收成不好或者需求恢復,2022年産白米的批發價上漲,也難以反映到零售價格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