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面禁運,日本水産品出口遇逆風
2023/08/25
![]() |
由於中國等國和地區的進口限制,日本漁民受到影響(資料圖) |
由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處理水,中國宣佈全面暫停日本水産品的進口。在日本産農林水産品出口對象中佔4成的中國大陸和香港加強進口限制,已經對日本水産品價格産生了影響。這將對力爭擴大農林水産品出口的日本的戰略産生逆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8月2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成為生態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
在此次處理水排放之前,中國就以核電站事故的原因,針對福島、宮城和東京等10個都縣,禁止進口包括水産品在內的幾乎所有食品。
中國大陸7月開始對日本水産品的放射性物質進行全面檢測。隨著水産品以檢測名義被留在海關的案例增加,鮮魚等日本産品的出口實際上已經停止。
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顯示,中國大陸7月從日本進口的魚類和其他水産品為2.3451億元,同比減少29%。生鮮魚為2263萬元,環比下降53%,可保存一段時間的冷凍魚為3677萬元,環比下降13%。
![]() |
北海道的一家扇貝加工企業擔憂地表示,「禁運會持續多長時間呢?希望不會太長」。該企業2022年度向中國出口約1000噸用作加工原料的帶殼扇貝,但2023年度僅為250噸。
「(中國)加強檢測後出口變得困難」(同上),還有可能不能完全處理已接到訂單的庫存。
圍繞中國的進口限制,日本經濟産業相西村康稔24日向記者表示,「如果漁民受到影響,將靈活使用基金進行應對」。日本政府在2021年度的補充預算中設立了300億日元的基金,用於在處理水排放導致水産品銷售額等減少之際提供支援。
香港政府也自8月24日起禁止進口福島等10個都縣的水産品。針對其他食品,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範圍也將大幅擴大。澳門也禁止進口日本10個都縣産的水産品等。
在處理水開始排放後,8月24日下午在香港,日本總領事館入駐的大樓前發生了抗議活動。
日本2022年對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農林水産品出口額合計佔到4成左右。如果包括持續進行限制的南韓和台灣,將增至5成以上。
農林水産品在日本對華出口中所佔的比例僅為1%左右,還不足以撼動整體出口。不過,日本提出到2025年推動農林水産品出口達到2萬億日元、到2030年達到5萬億日元的目標,正在推進擴大出口的措施。中國曾被視為有潛力的市場,因此其影響難以避免。
由於中國大陸等的進口限制強化,在宮城的部分漁場,鮑魚的産地交易價格(岸邊價格)已經下降了3成左右。據悉,從2022年秋季起表現堅挺的扇貝價格也在走弱,面向海外的冷凍貝柱的交易正在銳減。
另一方面,日本一家生産乾海參和乾鮑魚的日本水産加工企業為了應對採購減少的長期化,將産量比2022年減少4成。該企業負責人表示「擔心庫存積壓造成重大損失」。海參和鮑魚是華人圈的珍饈。
![]() |
相關人士透露,2023年3月前後,日本生鮮海參的産地中標價格出現了不到去年一半的情況,每公斤2000~2500日元(約合人民幣99.6~124.5元)。生鮑魚的價格在8月下旬降至1萬~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98~996元),有些産地的價格比去年同期低3成左右。
在中國保持強硬姿態,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價格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日本漁業從業者要求為開拓出口目的地而提供支援的呼聲加強。日本農林水産省和經濟産業省24日宣佈,將在中小企業基盤整備機構和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主要基地設立窗口,接受與形象受損相關的經營及出口相關的諮詢。
普華永道諮詢公司(PwCconsulting)的董事齊藤三希子呼籲稱,「農林水産品的出口有助於日本維持生産基礎與確保和平時期的糧食安全。不僅是農林水産省,有必要構建其他省廳也參與其中的體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