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強化自動駕駛合作 日企夾縫中尋找機會
2018/10/15
中日兩國10月12日正式就強化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合作達成協定。在中美打響貿易戰,美國警惕對華技術轉移的背景下,中國希望通過接近日本來牽制美國,並應對難以從美國獲得技術合作的事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訪問中國,屆時將商討擴大兩國的經濟合作。
中日兩國的汽車行業團體日本汽車工業協會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0月12日簽署了共同制定自動駕駛技術國際標準的備忘錄。首先,雙方將在制定與自動駕駛汽車的控制方式和通信方式等技術規格有關的國際標準的方面合作。
![]() |
中日兩國的汽車行業相關人士簽署了自動駕駛等新一代汽車技術開發方面的合作備忘錄(12日,東京都港區) |
原本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一直以與美國企業合作為主。作為中國政府推進的國家項目,推進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的百度公司的「阿波羅計劃」已經有美國福特汽車、半導體企業英偉達和英特爾等美國企業參與。
因網際網路檢索的審查問題與中國當局對立的美國谷歌也從今年年初開始重新啟動在中國的研究開發。據報道谷歌旗下的Waymo也在中國成立了子公司。中方擱置審查問題、向谷歌暗送秋波的背後存在從美國獲得技術合作的期待。
然而,中國加緊與日本開展技術合作的原因是與美國的對立不斷激化。美國警惕技術流向中國的高科技領域,10日宣佈起訴一名中國國家安全部官員,理由是該官員涉嫌從美國航空航太相關企業竊取商業機密。為了防止技術外流,美國還強化了外國資本對美國的投資限制,美國企業的對華投資也可能受到限制。
自動駕駛技術與新一代汽車産業的主導權之爭息息相關,是美國對中國最為警惕的領域之一。中日此次達成的協議,既包含對兩國聯合領軍世界開發競爭的期待,又包括各種風險因素。日本的豐田汽車和日産雷諾聯盟躋身全球汽車3巨頭行列,擁有巨大的存在感。
日本在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感測器等零部件的技術開發領域也佔據優勢。對於擔心無法從美國獲得技術合作的中國來説,如果能夠拉攏日本企業,將有利於爭奪汽車這一巨大産業的全球主導權。
中日兩國8月還就制定純電動汽車(EV)新一代充電器的統一標準達成協定,提議統一標準的是中方。在該領域,日本率先於2010年制定了快速充電標準「CHAdeMO」。一方面,2012年歐美8家公司採用「Combo」標準,日本與歐美的標準不一致。
對日本來説,與中國合作大有益處。中國的新車銷量佔全球總銷量的30%。日本汽車廠商在中國市場上一直落後於德國福斯和美國通用等歐美汽車企業,希望在中國依靠新一代汽車翻盤。
不過,自動駕駛技術被視為管理龐大數據的「數據經濟」的核心存在。隨著中日協議的變化,也可能面臨巨大風險。各方關注的焦點是數據。積累的行駛數據直接關乎自動駕駛的競爭力。
![]() |
1 |
將如何處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關鍵的數據呢?中方提議共用數據的可能性很高,不過希望在中國銷售汽車的日本企業卻無法感到放心。在企業層面,本田已經加入了百度的阿波羅計劃。
日本與中國的合作,無法僅從技術層面考量。對日本企業來説美國也是重要市場。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如果日本企業過度推進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存在被川普政權針對的風險。夾在中美之間的日本企業面臨艱難的應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杉本貴司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