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前哨戰 日本車企要拼泊車技術

2019/10/24


      被視為汽車新一代技術的「CASE」(互聯汽車、自動駕駛、共用和電動化)距離實現越來越近。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東京車展10月24日拉開帷幕。在23日率先向媒體開放的車展會場,圍繞自動駕駛技術,豐田和日産介紹了無人泊車技術。由於在公路上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還存在困難,在這一背景下,以限制較少容易實現實用化的停車場為舞臺,各大車企正展開自動駕駛的前哨戰。今後,行駛性能以外的功能也將成為新的競爭領域。

       

  

      日産10月23日公開的純電動汽車(EV)概念車「IMk」配備了自動泊車功能。設想的使用方式方面,比如車主等在酒店入口下車後,可完全自動駕駛行駛到停車場,尋找空位泊車。車主出門需要再次乘車時可通過智慧手機呼叫,車輛會自動行駛並到達指定的上車地點。該公司表示「公路行駛還存在限制等諸多課題,但如果是私人用地或停車場的話,門檻就比較低」。

    

      豐田也在純電動車的概念車「LQ」上配備了與松下聯合開發的自動泊車系統。車主在停車場附近下車後,可通過智慧手機等操作停車入庫。據稱,該車利用車載攝像頭和聲波感測器讀取停車位和停車線等,即使在距離鄰車僅有20釐米的狹小空間內也能實現自動泊車。

   


      德國梅賽德斯·賓士和寶馬(BMW)已經實現了位於停車位前的自動泊車技術的實用化。日産此次公開的雖説是概念車,但先人一步加入了可以在停車場以外的場所實現無人駕駛並泊車的想法。

    

      自動駕駛目前被分為5個級別,最高級別是完全自動駕駛的「L5」。在日本國內,配備自動停車和保持一定車距的駕駛輔助技術「L2」的車輛已經在市面上銷售。日本政府提出的目標是到2020年讓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自動駕駛的「L3」車輛實現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日産「IMk」和豐田「LQ」屬於可以在限定區域內自動駕駛的「L4」水準。此前,日本廠商一直積極致力於自動駕駛技術。不過,在L5級別的公路試驗中,美國Alphabet旗下的Waymo佔有絕對優勢。中國企業被認為也在推進相關數據積累。

   

      在CASE當中,日本在「共用」方面也處於落後狀態。很大原因是在美國、中國和東南亞等不斷滲透的拼車服務在日本被禁止。服務領域,日本也僅限於汽車共用和計程車搭車服務,還沒有出現像美國優步科技一樣具有實力的企業。

   

      在針對共用服務的汽車生産方面,鈴木10月23日發佈了概念車「WAKU SPO」。特點是一個按鈕就可以改變車身形狀。根據用戶的喜好變成商旅款或運動款,在汽車共用領域備受期待。

   

      「互聯汽車」方面,日本也沒有出現創新性的服務。豐田正在提供當發生交通事故等緊急情況時自動發出通知的自主服務。本田也計劃在2020年2月上市的新款「飛度」上嵌入利用智慧手機開鎖車輛及操作空調的功能。今後還被期待用於與其他車輛交換資訊,以緩解交通擁堵等情況。

       

      Nakanishi Research Institute的中西孝樹代表指出「雖然日本廠商覺得在自動駕駛領域美國處於領先,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中國和歐洲走在前面,但在CASE的應對方面,現在才剛剛起步」,認為日本仍存在捲土重來的空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泉裕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