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豐田中國工廠再度延期復工

2020/02/07


       2月6日,本田針對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乘用車工廠,敲定了再次推遲原定14日重啟生産的方針。鑒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擴大,預計最短推遲至2月下旬。另據7日消息,豐田此前力爭最快10日恢復中國4處工廠的生産,但目前決定再次延期開工至「2月17日以後」。將進一步觀察新型肺炎對零部件採購和物流構成的影響。日本企業的生産對中國的依賴正在提高,電子和原材料等製造業整體都在受到影響。

     

本田位於中國武漢工廠處於停産中

      從在中國擁有工廠的日本車企來看,本田最先決定長期停産。該公司在武漢工廠生産「思域」和「CR-V」等車型。當初,將復工時間定為農曆春節過後的2月上旬,但鑒於新型肺炎問題發生後當地政府的通知,改為14日以後。

  

      針對武漢工廠的復工,本田計劃從停工結束開始,用約1周時間進行生産線工程等。當初計劃在春節的大型長假期間實施,但因新型肺炎問題而放棄。返廠員工的人數和庫存情況等不明朗因素也很多,正式復工有可能被推遲至2月下旬以後。

  

      本田在廣州擁有4家乘用車工廠,預計一部分工廠自2月10日早晨恢復生産,但武漢工廠停工的長期化將對公司整體的經營造成影響。武漢工廠的年産能達到60萬輛,佔中國整體的約一半。本田在中國的新車銷量2019年約為155萬輛,創出歷史新高,這支撐了本田的業績,而停産造成的業績下行將難以避免。

  

      豐田在中國國內運營與當地企業成立的合資公司「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兩家公司擁有總計4處工廠。隨著感染擴大,1月29日決定「停工至9日」,但隨著新型肺炎疫情的擴大,考慮到零部件採購的預期、員工是否能夠復工等問題,做出了再度延期的判斷。關於重啟生産的時間,豐田表示「視採購和物流的狀況,綜合進行判斷」。如果停産陷入長期化,可能對業績構成影響。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統計顯示,中國向日本進口的零部件的總額2018年達到約3470億日元。在被進口到日本的零部件之中佔約3成,顯示出存在感。包括武漢在內的中國工廠的長期停工必將給各日本車企的生産造成巨大影響。

  


      五十鈴汽車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零部件「渦輪增壓器」的一部分零部件在武漢生産。雖然採取了從武漢以外採購零部件等對策,但如果中國國內的物流和通關耗費較長時間,有可能影響日本國內的生産。

  

      在日本以外,汽車廠商的警惕感也在提高。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歐美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FCA)高管的發言報導稱,來自中國的零部件採購受到影響,有可能停止歐洲工廠的一部分生産。

   

      生産重啟的推遲還在波及零部件。日本原材料廠商藤倉Composite於2月6日發佈消息稱,中國浙江省的2家當地法人的復工日期從當初計劃的10日改為17日。

   

      這2家公司面向中國國內製造汽車零部件用橡膠産品等。浙江省5日發出通知,在省內的一部分地區禁止離開本市的人返回。預計員工的出勤或返鄉變得困難。

   

      在汽車行業以外,影響也可能擴大。美國蘋果iPhone等智慧手機的生産集中於中國大陸,由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等代工,向世界各地供給。相關人士表示,鴻海希望自假期結束的10日起將開工率最低恢復至50%,但春節返鄉的工人的無法返崗將造成人員短缺,恢復生産的速度有可能放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