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新能源在北美接連建電池廠,追趕寧德時代

2022/10/10


  世界第2大車載電池廠商南韓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將在2025年之前在北美建立6座工廠。以美國通過電動汽車(EV)補貼法案為東風,加深與本田等汽車廠商的關係,攻佔巨大的北美市場。在中美對立加深的背景下,進駐北美將成為LG新能源追趕最大廠商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的關鍵。

     

  LG新能源目前已擁有本社工廠以及位於俄亥俄州的與通用汽車(GM)合資的工廠這2個基地。計劃今後與通用汽車合資新建2座工廠,與歐洲Stellantis合資新建1座工廠,與本田合資新建1座工廠,總計建設4個基地。

 

LG新能源將與汽車廠商加深關係,以搶佔巨大市場(該公司的展會)

      

  今後,LG新能源將在約3年裏與合資夥伴總計投資超過2萬億日元,構建6座工廠的體制。該公司目前在北美的生産比例約為7%,到2025年將提高至45%。LG新能源的首席執行官(CEO)權暎壽把北美市場定位為「最積極拓展的市場」。

    

  LG新能源在最近1年裏相繼敲定合資投資項目。2021年10月宣佈與Stellantis建設合資工廠,2022年1月宣佈與通用汽車建設第3座工廠,8月宣佈與本田開展合資生産。

   

  採取與汽車廠商合資的形式,容易預測需求。在人工費和建設費上漲的情況下,還具有借助均攤投資來抑制經營風險的優勢。

 

    

  美國拜登政府的純電動汽車補貼政策讓LG新能源加快了轉向北美的行動。

     

  根據8月表決通過的新法案,如果購買美國産純電動汽車新車,最多可獲得7500美元的稅收抵扣。但如果搭載的電池並非北美産,將無法獲得全額的抵扣。對汽車廠商來説,採購北美産電池的動機將加強。

      

  在車載電池市場,中日韓佔9成以上份額。中國企業在北美沒有工廠,南韓的LG新能源、SK創新、三星SDI和日本的松下控股將從中受益。到2025年,LG新能源預計佔到北美整體産能的一半以上,該公司處於最容易受益的地位。

   


     

  LG新能源已贏得歐美廠商的需求,截至6月底,獲得3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56萬億元)的未交貨訂單。該公司9月22日與涉足電池材料的加拿大Electra Battery Materials Corporation等多家礦山企業和冶煉企業簽署協議,進行鋰和鈷的長期穩定採購。

     

  積極進軍北美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最大車載電池廠商寧德時代的存在。

    

  日本調查公司Techno Systems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21年LG新能源的份額為18.2%,比上年下降5.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寧德時代則增加12.7個百分點,猛增至38.6%。進入2022年後,LG新能源仍持續停滯,1~6月的營業收入僅比上年同期增長0.3%。

  

    

  另一方面,寧德時代由於中國市場的銷售激增,1~6月的營業收入膨脹至同比2.6倍的1129億元。為了應對強勁的需求,在中國和歐洲的10多個基地推進工廠的新建和擴建,預計2025年的産能增至2021年的約4倍。

   

  因此,搶佔北美市場對LG新能源來説具有重要意義。在中美對立激化的背景下,全球供應鏈的脫鉤也將加強。因此,作為中國企業的寧德時代今後難以進入北美市場的情況將持續下去。

   

  LG新能源似乎認為,如果儘早在今後成為主戰場的北美鞏固業務基礎,將成為縮小與寧德時代份額差距的良機。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也並未作壁上觀。為了在北美擴大銷售渠道,7月宣佈與美國福特汽車針對全球戰略展開合作。自2023年起逐步向福特大力發展的Mustang和F-150等純電動汽車供應電池。

    

  多家歐美媒體報導稱,寧德時代也考慮在北美建設工廠,被認為將成為生産福特等所用的車載電池的基地。中國的東吳證券認為,該公司正在美國及周邊推進工廠建設,還存在與汽車廠商合資的可能性。

   

  不過,對於作為中國企業的寧德時代在北美建設工廠,美國當局顯示出慎重態度。能否實際獲得批准難以預料。

    

  車載電池市場呈現LG新能源等南韓企業追趕寧德時代的局面。美國的補貼政策是否有助於南韓企業的反攻?與半導體同樣,電池産業的競爭環境也正在受到國際政治的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