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東芝和三菱重工擬合併旗下核燃料業務
2016/09/29
![]() |
日本高浜核電站1、2號機組 |
在2011年東京電力福島第1核電站事故後,日本國內設備重啟運作未取得進展,3家燃料業務公司持續虧損。各企業認為,借助單獨發展的目前體制難以維持相關業務。相關人士表示,如無意外,將在2017年春季合併業務,目前已啟動詳細磋商。
具體來説,將合併日立和美國通用電氣(GE)聯盟、東芝和子公司美國西屋電氣(WH)、與三菱重工合作的法國原子能巨頭阿海琺集團這3大陣營旗下擁有的燃料公司。最強有力的方案是,成立3個陣營各出資3分之1的控股公司,將3家核燃料企業納入旗下,正在討論將來合併為1家。
3個陣營將推進旨在合併燃料業務的準備工作。三菱重工最近將對從事核電站燃料業務的三菱原子燃料的出資比例從35%提高至95%。從法國阿海琺集團等收購了股票。此外,日立和美國GE等出資的核電站燃料公司——美國Global Nuclear Fuel(GNF)的旗下日本子公司將改為日立出資一半以上的體制。
東芝計劃直接向通過西屋電氣出資一半以上的原子燃料工業公司注資。3家將分別形成控制日本燃料業務公司的體制,以順利推進業務合併。
3個陣營的燃料業務年銷售額據稱分別達到數十億日元。由於核電站停止運作,已減少至不到一半。旨在提高安全性的技術開發陷入停滯,而且人才培養受到負面影響。除了各公司在茨城縣等地擁有的生産基地之外,還將通過間接部門的合併與取消來推進成本削減。
日本國內企業希望合作,即使核電站運作數量較少,也能確保維持相關業務的收益。不過,日本國內新建核電站的可能性很小。不僅是核燃料,反應爐業務確保中期盈利也成為課題。因此在反應爐領域,探索日立、東芝和三菱重工將來業務重組的動向也在出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