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爭奪液化天然氣主導權
2019/06/24
在天然氣市場上,俄羅斯與美國的主導權之爭越來越激烈。俄羅斯普丁政權加緊擴大液化天然氣(LNG)的生産,北極圈的生産基地建設計劃將接受中國的出資。俄羅斯的戰略是對需求有望增加的亞洲加大出口,與通過增産頁岩氣提高存在感的美國進行對抗。一方面,美國川普政權也力爭擴大液化天然氣出口,暗示將採取制裁措施,呼籲各國減少進口俄羅斯産天然氣。
「希望在液化天然氣的生産和銷售方面進一步加深合作」,普丁6月5日在莫斯科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確認雙方在液化天然氣領域推進合作。6月14日,普丁又在吉爾吉斯斯坦與習近平、蒙古總統巴特圖勒嘎舉行會談,並呼籲稱「準備在能源領域展開緊密交流」。
![]() |
俄羅斯主要通過管道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目前正在增強液化天然氣的産能。由各國進口企業組成的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組織(GIIGNL)的數據顯示,2018年俄羅斯出口了1830萬噸液化天然氣。其中面向日本和中國等亞洲地區的出口量佔到7成。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提出,計劃2035年之前把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産量提高至目前的約5倍,達到1.2~1.4億噸。
對俄羅斯增加液化天然氣供給構成支撐的是正在北極圈推進的液化天然氣基地開發項目。俄羅斯在2017年投産了北極圈內首個基地「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Yamal LNG,年産約1740萬噸)。附近的第2個基地「北極液化天然氣二號項目(Arctic LNG 2)」將於2022~2023年投産。
負責該項目的俄羅斯大型天然氣生産企業諾威特4月與中方達成協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的子公司等2家中國企業將分別向北極液化天然氣二號項目出資10%。諾威特將持有60%的權益,法國道達爾持有10%的權益,日本的三井物産也計劃出資10%,力爭6月達成最終協議。
為了提高對亞洲的運輸效率,俄羅斯還提出在遠東堪察加半島建設液化天然氣轉運中心的計劃。普丁還計劃擴大薩哈林海域的「薩哈林2號」項目,該項目有日本企業參加,在2009年啟動出口。
俄羅斯一系列行動的背景是對於美國在液化天然氣市場上的崛起抱有危機感。由於廉價頁岩氣的産量增加,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生産設備相繼投入使用。美國於2016年啟動出口,對亞洲的出口量逼近俄羅斯。此外還與波蘭簽訂銷售合約,向歐洲市場發起攻勢。俄羅斯産天然氣經由管道運往歐洲,目前佔據3成以上份額。
美國為了擴大出口,正在對俄羅斯加強施壓。川普6月12日針對向德國輸送俄羅斯産天然氣的管道建設計劃「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批評稱,「天然氣出口讓俄羅斯從德國獲得鉅額資金」。
![]() |
美國以北溪2號項目將提高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程度,威脅歐洲的安全保障為由,要求中止該項目。美國共和黨的參議院議員6月13日透露,在國會上提交了要求制裁該項目參與企業的法案。有觀點認為,今後美國還將把矛頭對準俄羅斯在北極圈的液化天然氣項目。
俄羅斯計劃拉攏中國對抗美國。由於美國的制裁,俄羅斯從外國企業籌集資金受到限制,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向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出資3成,使得該項目得以按計劃實現。中國為了應對空氣污染,正在推進燃料從煤炭向天然氣轉換,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2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川知世 莫斯科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