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價格戰走向落幕

2020/04/13


      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中心的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OPEC)與俄羅斯等未加盟産油國構成的「歐佩克+」在北京時間4月13日淩晨舉行的緊急電視會議上,就每日970萬桶這一罕見的聯合減産最終達成協定。歐佩克+將以此為基礎,推動美國等其他産油國一同承擔每日300萬~500萬桶的減産。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導致的經濟急煞車,世界原油儲備能力接近極限,在此背景下,主要産油國轉向合作。

   

此次達成協定的減産達到匹敵俄羅斯和沙特現在産量這一罕見的規模(reuters)

   

      此次聯合減産出現了很多罕見的狀況。在過去的歐佩克和歐佩克+的會議上,一直就每日200萬~300萬桶的産能壓縮展開激烈鬥爭。而此次達成協定的減産則達到匹敵俄羅斯和沙特現在産量的罕見規模。

   

      沙特和俄羅斯在3月的磋商決裂後,上演了明顯相互推卸責任的揭短大戲。但是,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導致的史無前例的需求減少再次將兩國拉回到生産同盟。

   

      沙特的國營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預定4月13日發佈5月交付的官方銷售價格(OSP)。4月的OSP大幅降價成為導火線的「價格戰」預計走向終結。

   

      沙特等希望以歐佩克+的協議為基礎,推動美國等提供協助。挪威和加拿大已顯示出開展合作的可能性。美國總統川普、俄羅斯總統普丁和沙特國王薩勒曼似乎已在歐佩克+的最終協議後通過電話確認了合作。

   

      但是,即使進行罕見的聯合減産,也難以阻止原油的供應過剩。因為目前存在每日2000萬~3000萬桶的供應過剩。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力和致死率在不同地區存在明顯差異,難以預測危機何時結束。如果全球經濟的正常化被拖延,産油國將不得不討論減産的強化。

   

      能儲存原油的設施包括産油國在各地擁有的儲備油罐、管線和冶煉設施等。如果儲存的能力超過極限,石油市場將面臨嚴重的危機。

          

      産油國和貿易商將不得不花費成本,將租賃的海上油輪用作儲存設施。虧本的産油國將只能停止生産。如被迫停止設備運作,存在油田的可開採年數縮短的風險。生産的重啟也伴隨成本。


  

      一部分産油國為了讓業者收走過剩的原油,需要支付手續費。由於原油的種類不同,價格有可能轉為事實上的負值。

  

      産油國的團結也並不牢靠。沙特描繪的前景是,在9日的歐佩克+會議上敲定每日1000萬桶的減産,在接下來的10日在自身擔任主席的二十國集團(G20)能源部長會議上取得美國等的協助,發佈每日1500萬桶的實質減産。

  

      但在歐佩克+內部,墨西哥在最後關頭拒絕接受協議,這對G20的討論産生了影響。為應對油價走低而簽署了期權協議的墨西哥表示,與並未積極做好準備的其他産油國同樣被迫減産是不公平的。結果,不得不下調整體的減産量。

  

      在能源的凈進口國較多的G20之中,對於強調産油國利益的聲明,消費國似乎也發出了擔憂的聲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岐部秀光 杜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