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去煤炭」步伐因疫情而加快

2020/07/15


  由於新冠疫情擴大,全球的「去煤炭」動向不斷加快。經濟活動停滯導致電力需求減少,各國的經濟政策也意識到需要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這對能源轉換起到促進作用。工業革命以來一直支撐著人類活動的煤炭的作用迎來巨大轉機。

      

  英國的供電公司6月表示,在不使用煤炭火力發電的情況下,已經能夠通過可再生能源等其他電源供電約2個月。英國政府相關人士表示,「這是工業革命以來第一次實現如此長時間的零煤電」。對於在全球率先實現工業化的英國來説,煤炭長期以來一直是主要燃料,但脫離煤炭已近在眼前。

   

  4月,美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在月度數據上超過煤炭。據悉,2020年美國煤炭火力發電大幅減少25%,未來5年內火電在能源發電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將下降到10%。2010年近一半發電量依賴煤炭的美國的能源結構發生變化。

    

澳大利亞港口的煤炭物流基地

   

  作為煤炭消費大國之一的印度也出現了煤電急劇減少的情況。印度3~4月煤炭火力發電減少10%以上。由於煤炭火力發電站開工率降低,天空變藍,喜馬拉雅山脈變得清晰可見。親身感受到空氣污染情況得到改善的居民們發出了希望脫離煤炭的強烈呼聲。印度政府表示要引進大型光伏發電站。據稱,印度政府還將幫助一些企業將可再生能源相關零部件生産基地從中國遷至印度。

   

  在歐洲,奧地利4月關閉了唯一的煤炭火力發電站。瑞典也提前2年關閉了煤炭火力發電站。

    

  脫離煤炭容易得到讚賞,但也伴隨著如何在改變産業結構的同時創造就業機會和財富的苦惱。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後,很多礦山工人失業。此外,波蘭也出現礦山歇業。歇業的表面原因是新冠疫情,但如果脫離煤炭的動向被認為會導致礦山關閉,就會遭到工人方面的反對。

   

  即使經濟恢復,煤炭需求也不會恢復。在美國,廉價的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把煤炭逐出市場。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分析稱「可再生能源的運作費用低,發電也容易」。

      


       

  新冠疫情後,要研究如何在新能源時代生存下去。以歐洲為中心,各國都在絞盡腦汁研究以脫離煤炭為核心的「綠色復甦(Green recovery)」經濟對策。歐盟委員會等在融資條件中增加了業務脫碳化,並宣佈幫扶相關的技術開發。儘早順應新時代潮流的國家會掌握世界主導權。

     

  今後,綠色復甦政策如何把就業機會轉換到脫碳産業也是一大課題。

     

  日本也開始探索與煤炭保持距離。日本政府已決定關停老舊煤炭火力發電站。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7月9日推出了收緊煤炭火力發電站出口條件的方針。脫離煤炭將是大勢所趨,日本能否直面現實將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氣候變化編輯 塙和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