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企業席捲日本可再生能源市場

2020/11/13


  在日本國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海外企業正在發動攻勢。歐洲的風力相關企業相繼進入日本的海上風力發電市場。在光伏面板領域,中國大陸企業正在擴大對日本供貨。日本政府提出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目標,考慮把可再生能源打造為主力電源,但日本企業有可能錯失商機。

    

  「幾年後將出現具體項目,在那之前將在日本設置專門負責海上風力發電的辦公室」。在風力發電機領域份額全球第2的西門子歌美颯可再生能源(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負責亞太地區的執行總經理Niels Steenberg虎視眈眈地瞄準日本市場。

    

   

  西門子歌美颯希望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擴大訂單,2021年將在台灣起用可每年生産約100架風車的零部件組裝工廠。這是該公司首次在歐洲以外建立工廠。隨著工廠投入運作,將拓展日本市場。

   

  西班牙電力巨頭伊維爾德羅拉2020年9月收購了在日本開展風力發電業務的Acacia Renewables公司。計劃以在日本各地開發風力發電站的Acacia Renewables為核心,在日本開展海上風力發電業務。

     

  生産成本存在差距

   

  北歐石油企業挪威Equinor ASA和全球最大海上風力發電企業丹麥奧斯特德(Orsted)分別在2018年和2019年設置日本基地,正式開始拓展業務。

     

日本的海上風車(長崎縣 五島市海域)

   

  伊維爾德羅拉的董事長Ignacio Galan表示,日本的海上風力發電市場處於「(增長的)初期階段」。

           


           

  在歐洲的電力來源中,風力發電的比例達到15%,在日本還不到1%。國土狹小的日本在海上風力發電方面具有增長空間。在制度層面,日本2019年4月施行了允許長期運營海上風力發電的法律,進入門檻降低,這也推動歐洲企業採取行動。

    

  另一方面,從日本企業來看,2019年日立製作所宣佈停産風車。日本製鋼所也已經退出風車的生産。歐洲風能協會(WindEurope)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歐洲的海上風力發電能力達到約2210萬千瓦,是日本的約400倍。歐洲企業推進發電設備的大量生産,日本企業在成本競爭力方面落後。作為日本國內唯一的強力廠商,三菱重工在風車生産方面依賴丹麥的維斯塔斯。

    

  而在光伏面板領域,海外企業的行動也很突出。全球最大企業晶科能源(JinkoSolar)在中國大陸的工廠新建面向日本的生産線,定於2021年投入運作。將進入日本企業掌握約7成份額的住宅用光伏面板市場。

     

   

  日本太陽光發電協會的數據顯示,從日本國內的光伏面板供貨量來看,2019年度海外企業首次超過日本企業。日本企業在生産規模上落後、在成本上落敗的局面與風力發電如出一轍。

   

  培育相關企業成為當務之急

   

  海外企業相繼在日本市場發動攻勢,有助於激活可再生能源市場,還能期待拉動地方就業等。不過,如果海外企業在設備製造和發電站運營方面掌握主導權,日本可再生能源産業的利潤有可能持續流向海外。

   

  日本要在新一代可再生能源技術上領先,需要構建培育國內企業的機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深尾倖生 法蘭克福,坂本佳乃子,柘植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