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在成為日本可再生能源利用領頭羊

2021/03/10


      3·11東日本大地震和東京電力福島第1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已經過去10年,日本福島縣一直在縣內培育對復興起到支撐作用的新産業。日本中央政府和該縣也作為復興政策的支柱積極為新産業提供支援。由於相關舉措産生的效果等,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能力快速提升。不僅如此,在機器人相關領域,該縣也吸引著相關企業的紛紛進駐。

       

浜通地區接連新建多座百萬瓦級光伏能電站(福島縣富岡町)

      

      在因核事故而受災嚴重的太平洋沿岸的福島縣浜通地區西側有一片連綿不斷山地,被稱為阿武隈高地。在那裏,可再生能源專用輸電線路建設工程正在快馬加鞭地被推進。這是「將往常需要10年以上才能完成的事業縮短至2~3年」的突擊工程。

    

      部分工程在建設中途改變了原本在山間架設高架線的計劃,改變路線後將電線埋設在了地下。負責鋪設輸電線路的主體是由福島縣政府週邊團體出資成立的福島送電公司(福島市)。該公司的一名高管充滿幹勁地表示「可再生電力的洽購十分旺盛。雖是困難的工程,但不能推遲完工」。

  

     在日本全國各地面臨輸電線路不足問題的背景下,由日本中央政府和福島縣政府共同推進的輸電線路建設已成為該縣的優勢。該縣計劃沿著海邊和山邊鋪設兩條線路,總長度約為80公里。

     

      百萬瓦級光伏電站相繼誕生

  

      在已經投入運營的沿海輸電線路周圍,大規模光伏電站(百萬瓦級光伏電站)的建設工程接連不斷。截至2020年10月底,福島縣內的百萬瓦級光伏電站的發電能力達到87.2萬千瓦,位居全日本第一。2019年4月底開始按都道府縣統計時,該縣還排在第4位,但僅過了1年多時間就超過了北海道和茨城縣。在此期間,百萬瓦級光伏電站的數量由原來的73座增至115座,增加了6成。

        

      福島縣還接連制定了多項風力發電計劃。據該縣統計,到2024年前後,預計當地的風力發電能力將達到約53萬千瓦,幾乎相當於目前的3倍。

   

      生産的大部分電力會通過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供應到東京電力的轄區內。福島第1核電站和第2核電站已決定報廢共計10座核反應爐,在面向東京圈的主幹輸電線路出現巨大空缺的同時,東京圈也産生了巨大的核電替代需求。

  

      福島縣正以可再生能源和機器人為主要支柱産業,推進「福島創新海岸構想」。福島縣知事內堀雅雄就可再生能源表示「將力爭成為全日本的領頭羊」。

  


      在福島縣,預計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將可滿足縣內電力消費。2019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21億千瓦時,佔消費量的80.5%,而到2025年發這一電量有望增加2成以上,超過消費量。

    

      企業投資日趨活躍

     

      根據日本政府的能源基本計劃,可再生能源在日本整體電力來源中所佔的比例到2030年將佔22~24%。由此可見,福島縣的佔比之高。

    

      在浜通地區,企業的投資也越來越活躍。地震後新增的工廠及辦公樓累計達到約390家。

  

福島機器人試驗場開發出了多種無人機及救災機器人(福島縣南相馬市)

  

      起引領作用的是日本中央政府和福島縣建設的「福島機器人試驗場」。在約50公頃的場地內配置了無人機飛行試驗場、救災機器人用模擬災害現場、重現工廠場景的試驗設施等大小20餘處設施。

   

      對發生事故的反應爐實施報廢工作需要用到高性能的機器人。在試驗場及周邊聚集著很多企業,它們旨在對包括用於廢堆操作的機器人、感測器、控制及人工智慧(AI)等實施相關技術的開發及應用。

  

      地震後下滑的福島縣製造産品的供貨額在2017年以後已經超過震災前水準。該縣的相馬市、新地町及南相馬市等浜通地區的復甦顯著。

  

      另一方面,也有的業務遲遲未步入軌道。福島縣利用日本政府的扶持,投入了134億日元建設的「福島醫療器械開發支援中心」(郡山市)於2016年開業。目的是培育醫療器械産業,但開拓利用企業行動遲緩,一直處於每年都要動用數億日元國家基金來維持運營的狀態。

  

      為了開發最尖端技術,由日本政府實施的3座大型海上風力發電試驗雖然投入了600億日元以上的費用,但事故頻發,最終決定撤項。

  

      了解福島「創新海岸構想」的福島大學特聘教授小澤喜仁表示「日本政府和福島縣已主導開好了打造新産業的頭兒」,在此基礎上指出「接下來,當地企業能否轉變被動局面,抓住機會,參與項目將是焦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福島縣郡山支局長 村田和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