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提出2030年削減5成煤炭用量目標

2021/10/14


  國際能源署(IEA)10月13日發表觀點稱,到2050年要使全球溫室氣體凈排放降為零,2030年需要把煤炭和石油用量分別比2020年削減5成和2成。目前的措施距離達成目標還很遙遠,要求各國強化相關舉措。

   

  國際能源署在13日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分析了實現零排放的路線圖。

   

  要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到2030年煤炭需要削減到2020年的一半左右,到2050年削減到約1成。保留的煤炭設施必須採取回收二氧化碳的措施,避免排入大氣。

   

利用煤炭火力的情況至今仍不在少數(中國的煤炭火力發電站,REUTERS)

    

  到2030年石油需要削減兩成,到2050年削減到4分之1。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少的天然氣到2030年需要減少近1成,到2050年要減少到一半以下。

    

  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最大的能量來源,2050年的佔比達到67%。光伏發電將達到20多倍,風力發電將達到15倍。在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風力發電缺少足夠的風力,導致能源供求緊張。要擴大可再生能源,面臨的課題是如何確保穩定供應。

    

  在運作過程中不排放溫室氣體的核能要達到兩倍,在總體能源供應中佔比達到11%。

    

  實現凈零排放「每年需要投資4萬億美元」

   

  國際能源署在此次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中提出,要實現脫碳目標,每年需要投資4萬億美元。這一水準相當於目前的3倍以上。強調必須加快對可再生能源和氫氣等的投資,但世界各地也出現了增加煤炭用量等倒退行為。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10月31日將在英國格拉斯哥開幕。在此之際,國際能源署把這份《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定位為「COP26的參考手冊」。報告進一步把焦點放在了氣候變化與能源利用之間的關係上。

   

  COP26要想達成巴黎協定,能否針對減排以及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援等達成一致將成為焦點。報告中也指出,在發展中國家普及可再生能源等存在課題。

   


       

  報告認為要想實現全球零排放,需要擴充扶持體系。到2030年,需要每年投資4萬億美元,這相當於2016~2020年平均值的3倍以上。

     

  國際能源署指出,各國在投資和技術開發上努力的內容有以下四點:(1)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2)改善能源效率;(3)削減甲烷;(4)在鋼鐵及水泥等領域進行技術革新。報道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引進量需要達到現有目標的2倍。

     

  雖然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不斷增加對脫碳的投資,但以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為中心,也出現了增加使用煤炭的情況。

      

  除了作為應對新冠疫情的經濟對策而建設煤炭火力發電站外,還由於經濟恢復導致能源需求增加,各國不斷擴大煤炭進口。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2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僅次於金融危機時,處於歷史第二高水準。

    

  為了實現零碳排放,國際能源署5月公佈了要求立即停止對化石燃料新增投資等的路線圖。此次的報告擴充了資訊,針對每種能源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竹內康雄 布魯塞爾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