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不足讓全球面臨供電風險

2021/10/27


  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已成為全球的當務之急。要達成脫碳化目標,必須把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額提高至4倍,以彌補化石燃料的減少。如果化石燃料減少過快,將招致能源供應短缺。在歐洲和中國相繼出現能源危機的背景下,過渡期的能源供求控製作為課題迅速浮出水面。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在千方百計維持穩定供電。10月19日決定把原定2021年內關閉的火力發電站的運作延長至2023年。為了到2045年實現脫碳,加州此前決定關閉火力發電站,但在光伏發電量下滑的傍晚,電力供應短缺成為問題,反覆延長火力發電站的運作時間。

 

   

  2015年的巴黎協定提出了把工業革命以後的氣溫上升控制在1.5度以內的努力目標。為了達成目標,力爭在2050年之前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國家和地區正在增加。英國石油公司(BP)的估算顯示,在能源構成中,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燃料的比率必須從15%提高至近80%。

   

  投資額需增至過去10年的4倍

    

  目前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持續不足。挪威調查公司雷斯塔德(Rystad Energy)的推算顯示,要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在截至2030年的10年裏,有必要把投資額增加至合計約16.4萬億美元,即過去10年的4倍。可再生能源普及期的投資效率低下,預計投資金額會率先膨脹。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金額將超過此前10年對化石燃料的投資。

   

    

  從歐洲的能源短缺來看,風力的發電量因無風而下降産生了負面影響,需要推進技術創新,解決儲能和電力供求調整課題。

      

  另一方面,全球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呈現銳減趨勢。

   

  10月13日,歐盟(EU)發佈了北極圈的新戰略,呼籲全球停止化石燃料開發。力爭在北極地區推進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推算顯示,北極圈埋藏著全球未發現石油的13%、天然氣的30%。如果考慮到現在歐洲的天然氣短缺,看起來這是必不可缺的資源,但歐盟轉向脫碳化是不會動搖的。

    

  英國石油公司的估算顯示,如果停止開發新油田,石油産量將以每年逾4%的速度減少。目前為每天近1億桶,到2050年將降至2500萬桶左右。雖然石油減産的速度符合凈零排放目標瞄準的水準,但問題是目前的石油減産速度超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速度。即使到2050年達到供需平衡,但在屬於過渡期的2030~2040年代,將最多短缺1800萬桶,需求的4分之1無法滿足。

     

     

  從溫室氣體排放量較少、目前需求增加的天然氣來看,短缺將更加顯著。如果停止新開發天然氣田,天然氣産量將每年減少4.5%,到2050年降至目前的25%。即使按凈零排放的預期轉向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一半也將難以滿足。

    

  雷斯塔德的首席執行官Jarand Rystad表示,「即使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或許也需要維持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投資」。與專家的看法相反,目前新增投資正在迅速減少。

   

  英荷殼牌石油被荷蘭的法院命令在2030年之前使二氧化碳凈排放量比2019年減少45%。對於加拿大的TC Energy推進的美國石油管線項目,美國拜登政府以環境保護為由取消了許可。

  

在西班牙,風力發電量的減少成為能源危機的原因之一(REUTERS)

    

  此外,資金的壓力也持續加強。美國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統計顯示,全球79家主要金融機構減少了對石油和天然氣的資金供應。歐洲復興開發銀行7月宣佈,在2022年底之前停止對石油天然氣開發項目的投資。

   

  掀起液化天然氣採購競爭

    

  天然氣的採購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中國今年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預計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中國海洋石油(CNOOC)與卡達簽署了始於2022年的為期15年的長期合同。歐洲也不斷從煤炭火力發電轉向天然氣火力發電,已開始擴大進口液化天然氣。

      

  巴基斯坦的天然氣庫存出現短缺,不得不通過現貨(即時合約)購買,冬季的停電風險提高。巴西也因水力發電量減少而增加進口液化天然氣。

   

  國際能源署(IEA)在10月發佈的報告中指出,「同時充分確保化石燃料和低碳燃料的供應,對於能源安全保障而言必不可缺」。

   

  目前處於歷史性的能源轉型期。如果不加強過渡期的風險管理,電力危機將不斷發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