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推算:兌現凈零排放,氣溫也會升2.2度

2021/10/27


      指出地球變暖的嚴峻現狀的報告接二連三的出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10月26日發佈估算稱,即使已宣佈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50個國家和地區兌現承諾,也只能將預計為2.7度的氣溫上升降低0.5度。世界氣象組織(WMO)也於10月25日發佈數據稱,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2020年創出歷史新高。

       

  

      一系列的國際機構的報告將成為10月3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的討論材料。這些報告均為評估稱全球應對舉措仍不充分的內容,各國和地區將有必要加強對策。

 

      總部設在肯亞奈洛比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排放差距報告》針對截至9月宣佈實現凈零排放的5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分析。這些國家和地區佔到全球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果承諾得到完全落實,預計到本世紀末為2.7度的氣溫上升有可能被控制在2.2度。

    

英國沿岸的風力發電設施(reuters)

     

      應對氣候變暖的國際框架「巴黎協定」力爭將氣溫上升與工業革命前相比控制在2度以下,盡可能控制在1.5度以內。此次的報告再次彰顯出依靠現在措施的延續難以達成目標這一情況。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問題稱,凈零排放的目標依然模糊,「各國將具體計劃推遲到2030年以後」。該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在聲明中表示「各國必須出台新政策,在數個月以內開始落實」,呼籲加快採取行動。

 

      針對各國向聯合國提出的截至2030年的減排目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僅僅略微彌補了(與巴黎協定提出的目標的)差距」。據稱,2020年以後日美歐等提出的新2030年目標在整體上與2019年以前敲定的減排目標水準相比僅降低7.5%。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0月20日發佈的另一份報告顯示,世界各國計劃截至2030年生産的化石燃料達到將氣溫上升控制在1.5度所需的數量的2倍以上。在COP26會議上,各方能否就大幅縮減排放量大的煤炭利用達成妥協將成為焦點。

   

      在新冠疫情導致經濟活動停滯的2020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年減少5.4%。預計2021年增至略微低於創出歷史新高的2019年的程度。日美歐等2021年處於低於2019年的水準,另一方面,中國、巴西和俄羅斯將超過這一水準。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並未停止。世界氣象組織等25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為413.2PPM(PPM為百萬分之一),比上年提高2.5PPM。上升幅度高於過去10年平均的2.4PPM。另外,具有溫室效應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也在升高。

 

      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顯示,因人類活動而産生的二氧化碳的約一半被海洋和森林等吸收。吸收量影響氣候變暖的速度。該組織警告稱,今後由於乾旱、森林火災和海水溫度上升等影響,存在吸收量減少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竹內康雄 布魯塞爾,白石透冴 巴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