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轉向核電,瞄準氫能主導權
2022/01/27
歐洲再次開始轉向積極利用核電。在天然氣價格上漲的背景下,歐洲要減少化石燃料的進口,促進電力的穩定供應,但目的不僅限於此。歐洲是想利用核電站,擴大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所必需的氫氣的生産。歐洲有著掌握國際競爭日趨激化的氫能主導權的野心。
![]() |
法國的核電站(REUTERS) |
歐盟的歐盟委員會1月1日發佈了方針,在劃分可持續經濟活動的分類標準中,將核能定位為有助於去碳化的能源。在將於近期發佈的關於可持續經濟活動全貌的草案中寫入了相關內容。「為了生産包括氫氣製造在內的電力和熱能而在2045年之前獲批建設的核電站」成為對象。
氫氣將在達成歐盟提出的「到2050年實現區域內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目標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這是因為即使全部乘用車改為純電動汽車(EV),也存在難以實現電氣化的領域。
除了飛機和船舶等需要強大能源的運輸領域之外,還包括製造工序使用煤炭的鋼鐵和水泥等工業部門。作為代替性燃料,氫氣受到期待。氫燃燒後不産生二氧化碳。據調查公司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預計,2050年最終能源需求當中,最多將有22%由氫氣提供。
歐盟瞄準「綠氫」
「到2030年成為綠氫的領導者」,2021年10月法國總統馬克宏如此表示。馬克宏在10~11月表示開發小型核電站和重啟大型反應爐建設。馬克宏還表示「在歐洲,無法確保製造綠氫所需的足夠的可再生能源」,強調必須積極利用核能。
一般來説,綠氫指的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製造的氫氣。與利用化石燃料製造的 「灰氫」不同,綠氫的製造過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雖然有時為區分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分類為「粉氫」、「紫氫」,但不排放二氧化碳這一點與綠氫相同。
經過約9個月的談判、成功組建聯合政府的荷蘭的呂特新內閣12月在協議文件中寫明,將討論新建2個核電機組。協議中表示核能與太陽能和風能形成互補,同時「還能用於氫氣的生産」。
英國8月發佈了氫氣戰略。計劃到2030年使産能達到5吉瓦規模,相當於300萬個家庭的天然氣消費量。英國認為,到2050年氫氣佔最終能源消費的比例將達到20~35%。針對在英國東南部規劃建設的核電站,參與建設的法國電力公司表示「正在討論利用若干方法製造氫」。
力爭自主確保氫氣
在本國生産氫氣也是為了降低對他國的能源依賴度。歐洲的天然氣進口有4成來自俄羅斯,由於目前的天然氣價格上漲,歐洲正因俄羅斯的動向而動搖。如果能自主生産可再生能源和氫氣,將提高能源領域的自主性,同時向實現零排放邁進。
荷蘭ING銀行的分析顯示,與化石燃料相比,採用可再生能源製造氫氣需要約2倍的成本。核能與受天氣影響的風力和太陽能不同,能24小時持續發電,利用核能還有望降低成本。
利用核能製造氫的方法有若干種,但像可再生能源那樣,通過電解海水來製氫是主流。還有一種方法是,採用各已開發國家推進開發的新一代反應爐——小型高溫燃氣反應爐,借助高溫的熱量來製造氫氣。
歐盟委員會工業專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1月上旬在法國報紙上刊文表示,需要在2050年之前向歐盟的核能業務投資5000億歐元。隨著分類標準的制定,將核能定位為「可持續」,歐盟計劃推動資金流向核能項目。
在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也將啟動基於核能的氫生産計劃的背景下,歐盟希望通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核電站,主導氫氣相關國際規則的制定。如果能拿出儘早量産的時間表,無疑將在競爭中佔據優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竹內康雄 布魯塞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