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斷供,歐洲天然氣的缺口誰來補?

2022/03/03


      由於目前的俄烏局勢,歐洲對天然氣危機的擔憂增強。原因是俄羅斯産天然氣供應量驟減的風險浮出水面。如果俄羅斯停止供應,即便歐洲從地理位置上相近的北美和非洲最大限度採購,也會存在約佔消費量1成(4000萬噸左右)的缺口,如何彌補這一缺口成為焦點。液化天然氣(LNG)的爭奪有可能導致價格高漲,需要世界各國展開合作並轉換能源政策。

 

      目前,美歐針對俄羅斯銀行實施的金融制裁給能源交易保留了結算手段。但隨著烏克蘭局勢的發展,能源交易手段也有可能會成為制裁對象。在3月2日的歐洲能源市場上,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被視為歐洲指標價格的TTF基準荷蘭天然氣期貨的隔月合約一度比前一天上漲50%,刷新約兩個月來的新高。

 

  

      目前歐盟(EU)的天然氣庫存不足,處於過去5年的最低水準。2021年因天氣不佳,天然氣消費量增加,俄羅斯的供應也陷入停滯。2月底儲存在地下的天然氣庫存還不到儲存容量的30%(2100萬噸左右)。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 Bank)在2月中旬發佈的報告中推算稱,「歐盟的庫存是俄羅斯1個半月左右的供應量」。歐洲到4月後取暖需求會減少,夏季的消費量不到冬季峰值的一半,因此庫存枯竭的危機會暫時緩解。

 

      下個冬季存在庫存枯竭風險

 

      即便如此,也並不意味著危機消失。往年的秋季之前,歐盟的庫存是儲存容量的90%(約6500萬噸)左右。一家大型貿易公司表示,「現在歐洲可以通過輸氣管道從俄羅斯採購足夠的天然氣」,但如果供應中斷,今年將無法充分增加庫存,下個冬天將再次面臨庫存枯竭風險。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僅靠歐盟區域內的産量,只能滿足2022年約4成的天然氣消費量。包括擺脫對俄羅斯生産的1.4億噸天然氣(相當於消費量的3成多)的依賴,彌補全部缺口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避免危機的關鍵是俄羅斯以外的液化天然氣供應。據調查公司Rystad Energy等統計,2022年全球液化天然氣項目中,俄羅斯以外的現貨和短期合同及買方準備液化天然氣船容易轉賣的「FOB」合同的年供應量合計達到2億多噸。考慮到地理位置上靠近歐洲等,北美(約7900萬噸)和非洲(約2600萬噸)的供應量共計1億多噸,將成為最有潛力的替代供應商。

   

      金融資訊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表明,美國1月向歐洲出口液化天然氣近600萬噸,3個月時間增至原來的3倍。如果繼續保持高水準出口,年出口量將達到7000萬噸左右,可以填補俄羅斯一半的供應量。如果北美和非洲的液化天然氣全部供給歐洲,填補俄羅斯的缺口仍需4000萬噸。

 

      使用和儲存液化天然氣需要氣化設備,歐洲目前的設備開工率為7成左右。雖然也有人指出考慮到設備負荷,難以滿負荷開工,但應該還有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的餘地。

 

      問題是要想籌集這4000萬噸,還需要開拓供應商,與現有客戶發生爭搶將更加嚴重。

 

      在有潛力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澳大利亞,現貨和FOB合同有6000萬噸以上,但大部分面向距離較近的亞洲。全球液化天然氣交易量每年約3.6億噸,過去中國、日本及南韓等亞洲國家佔到總進口量的7成。中國需求顯著增加,2021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

 

      歐洲必然與亞洲爭奪天然氣。高盛證券的市場商品營業部長真壁壽幸指出,歐洲要想增加採購,「需要大幅提高價格」。如果亞洲的價格也隨之暴漲,將給消費國造成巨大打擊。商船三井認為,「如果中國等亞洲國家開始從運輸時間長的美國增加採購,液化天然氣船可能會一下子變得緊缺」。

 

      還考慮繼續使用煤電和核電

 

      為避免歐洲採購不足,「當務之急是建立實現穩定供應的國際協調體制」,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專務理事小山堅認為。美國和歐洲已開始打探與包括日本在內的消費國互通天然氣。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協調,提高核電和煤電的輸出功率,減少天然氣消費,將剩餘部分供給歐洲等。

 

      還需要重新考慮能源政策。

 

      2月27日,德國總理蕭茲宣佈:「為了擺脫依賴個別供給國的情況,必須改變方針」。德國將新建國內沒有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終端等。以前沒考慮過核電站延期服役,現在也不能完全拋棄核電。還有可能延長煤電站的運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