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領域成為全球減排的漏洞
2022/03/28
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軍事和防衛領域正在成為漏洞。英國研究人員等的估算顯示,包括相關産業等在內,軍事部門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最多6%。在現實上,軍事部門的機密性較高,排放量的披露並不充分,難以敦促努力減排。違反國際法的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進攻引發人道主義問題,這一點自不必説,同時還有可能成為世界應對氣候變暖的包袱。
坦克和卡車等裝甲車輛、戰鬥機、軍艦消耗大量化石燃料。裝甲卡車的燃效僅為普通柴油車的約10分之1。這是因為裝甲卡車重視運輸沉重武器的馬力和速度,還缺乏對乘用車適用的排放限制。
![]() |
軍事相關的排放量實際上有多少並不清楚。在提交給聯合國的排放量報告中,把軍事相關排放列入「其他」項目的國家很多。日本把防衛裝備的排放與商業設施等一起列入「業務其他」項目。
成為線索的是民間推算。英國氣候學者斯圖爾特·帕金森(Stuart Parkinson)的2020年報告顯示,世界整體的排放量(約500億噸)的最多6%與軍事相關。推算時包括了爭端導致的火災和重建遭破壞的基礎設施等。
按國別來看,軍事和防衛領域排放量最多的被認為是美國。美國布朗大學的「戰爭成本」項目2019年的分析顯示,美國在2001~2018年的包括中東在內的海外作戰中,排放了相當於4.4億噸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估算稱美國國防部2010~2018年直接排放的數量為年均6600萬噸。如果包括武器和車輛等的供應鏈在內將明顯增加,達到2.8億噸。
![]() |
防衛武器裝備消耗大量化石燃料 |
歐盟在軍事和防衛領域的排放量也很大。帕金森在2021年的報告中估算稱,全年約為1300萬噸,其中法國佔到3分之1。
從應對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軍事領域的排放不容忽視。問題是軍事領域的機密性高成為障礙,不易面臨減排的壓力。
2021年12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總統令表示,「軍事作戰及其訓練不受減排規訂製約」。日本也以直接關係到國防為由,從政府的減排計劃中剔除自衛隊的坦克和戰鬥機等防衛裝備。
還存在原本排放量就多的新興市場國家缺乏資訊披露這一問題。軍費世界第2的中國、第3的印度等國並未遵守每2年向聯合國彙報排放量的義務。
部分地區已出現意識到氣候變暖的行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2021年制定了包括減排在內的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計劃。美國陸軍2022年2月發佈目標稱,在2030年之前比2005年減排50%,到2050年減為零。
在日本,防衛省和自衛隊的耗電量為12.7億千瓦時,佔政府整體的4成。防衛省2021年度把日本全國的防衛相關設施消耗的50%電力改為可再生能源。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給各國的合作氛圍潑了冷水。替代煤炭的天然氣的供應令人擔憂,還發生了作為脫碳化電源受到期待的核電站被軍隊控制的事態。如果全球緊張局勢加強、導致軍備競賽,排放增加的壓力將持續下去。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