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減排企業前200:日本86家,台灣15家
2022/05/30
與歐美企業相比顯得遲緩的亞洲企業的環保行動正在推進。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實施的調查顯示,日本、澳大利亞、印度和台灣等的知名企業已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以新冠疫情和2021年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為契機,投資者和消費者對環保的視線日趨嚴格,亞洲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快行動。
日本經濟新聞社旗下的英文媒體Nikkei Asia攜手英國《金融時報》、德國調查公司Statista,實施了「亞太地區氣候變化領先企業」調查,統計了總部位於亞太地區的企業2015~202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程度。
由於要比較規模和行業不同的企業,根據參加調查的企業提供的數據等,調查了相對於各家企業營業收入的排放量(基本單位)的增減。以一家企業直接排放的「範圍(scope)1」以及相當於電力和天然氣等能源利用的「範圍2」的排放為對象,未計入顯示供應商等的排放量的「範圍3」。
包括日本的86家企業、澳大利亞的47家和印度的20家在內,12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躋身前200。此外,台灣有15家進入前200,南韓為10家,泰國為6家。中國大陸企業因難以按統一標準比較,排除在調查對象之外。
![]() |
前200家企業中約有三分之二在日本和澳大利亞設有基地。在日本,丸紅和近鐵集團控股等進入前200。丸紅縮小煤炭火力業務,近鐵則在實施引進環境負擔小的車輛等措施。澳大利亞企業中,涉足礦業的MMG等進入前200。
其次較多的是印度企業。例如製藥公司Jubilant Pharmova,年均削減了35.9%的基本單位。Jubilant Pharmova的年度報告顯示,該公司提高工廠水處理的效率,引進了太陽能和生物燃氣等排放量少的能源。印度還有涉足資訊通信的Mindtree、以孟買為基地的HDFC銀行和印度塔塔諮詢服務公司等躋身前列。
亞洲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品牌的行動也引人關注。
台灣華碩電腦宣佈,2030年之前在全球範圍內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減少一半。該公司計劃在2030年之前,在台灣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擴大至全球。
此外,總部設在香港的聯想集團、台灣電子零部件廠商台達電子等知名度高的高科技企業名列其中。科技和電子領域有29家進入前200,在各行業中數量最多。
![]() |
電子設備相關企業在削減生産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 |
即使是排放量比較多的建築和物流等企業,在削減絕對排放量方面也顯著改善。南韓物流公司現代格羅唯視在5年裏把排放量減少了45%。通過更新車輛和船舶控制系統、優化運輸路線等推進了節能。
參加調查的企業之中也存在雖然基本單位減少、但排放量本身因業務擴張而增加的企業。印度的鋼鐵企業JSW鋼鐵的排放量增加17%,而菲律賓的行動通訊巨頭環球電信公司(Globe Telecom)增加83%。兩家企業的基本單位均有所減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