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核電燃料也面臨「脫俄」難局

2022/07/19


      在美歐遠離石油和天然氣等俄羅斯産資源的背景下,在核電領域,去俄羅斯化正遇到難局。對於成為核電燃料的鈾産品,美歐從俄羅斯的進口超過2成。俄羅斯企業在製造濃縮鈾的工序方面掌握4成份額,排在全球首位。這有可能成為因進攻烏克蘭而遭受制裁的俄羅斯進行談判的籌碼。因脫碳化而得到廣泛利用的核電站也在逐漸成為能源安全保障的風險。

    

俄羅斯國有企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的鈾濃縮全球份額很高

  

      核電站將鈾用於燃料。礦山開採的天然鈾需要用3~5年時間經過各種處理,製造成燃料。其中,被視為難點的就是「濃縮」工序。

 

      俄羅斯國營核能企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統計顯示,在2020年的濃縮服務的世界市場,該公司佔到36%的份額。居第2位的Urenco(總部位於英國)佔30%,法國歐安諾(Orano)為14%,而中國企業佔12%。

 

      另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統計,在2020年美國採購的鈾産品中,加拿大和哈薩克分別佔22%,俄羅斯佔16%,排在第3位。

  

   

      美國政府已禁止俄羅斯産化石燃料的進口,但鈾並未成為制裁對象。路透社報導稱,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5月提出看法稱「不應向俄羅斯進一步輸送資金」。

   

      美國正在制定旨在確保鈾穩定供應的戰略,尋求推進去俄羅斯化。涉足核電站相關業務的美國Centrus Energy獲得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的許可,力爭在2022年內開始製造最大濃縮度為20%的鈾燃料。

 

      不過,目前應對舉措跟不上需求,日本的貢獻受到期待。5月,日美首腦會談的聯合聲明提出「針對包括鈾燃料在內的更加強韌的原子能供應鏈展開合作」。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是美國方面要求寫明這一點。

     


      這一合作設想將日本電力公司擁有的鈾産品的庫存出售給美方等。日本的核電站重啟運作遲緩,庫存充裕,原本燃料的對俄羅斯依存度就很低。目前正在進行安全審查,但可在青森縣六所村的濃縮工廠加工。

 

      美國自1979年的三哩島核事故以後,核能産業衰退,濃縮工序也開始依賴海外,失去了價格競爭力。鈾本身的全球儲量豐富,但自冷戰終結前後開始,美國一直依賴前蘇聯成員國的低廉的濃縮鈾。

 

      俄羅斯産濃縮鈾自俄烏衝突之前開始就被美國國會視為問題。2019年,美國共和黨參議院議員、時任環境和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約翰·巴拉索發表聲明稱,「對俄羅斯的過度依存構成威脅」。

 

      美國和俄羅斯於2020年針對減少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的濃縮鈾出口達成共識。不過,在並未迅速取得進展的背景下,爆發了俄烏衝突,對俄羅斯依存的嚴重程度增加。

  

   

      歐盟(EU)2020年採購的鈾的20%為俄羅斯産。據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的濃縮服務也因費用低廉而得到利用。在採用俄羅斯産反應爐的東歐,燃料也為俄羅斯産,難以迅速加以代替。

 

      在推進脫碳化方面,英國、法國和美國重新評價發電時幾乎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核電站,相繼發佈建設計劃。今後燃料的穩定採購將成為無法迴避的課題。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橫田惠美理指出「在日本,核電站的重啟運作遲緩,燃料領域的供應鏈也在弱化」。同時表示「如果六所村的工廠能投入運作,有助於國內外供應鏈的強化」。

  

      不過,六所村的工廠於2017年發生了內部管線腐蝕等問題。在應對日本原子能監管委員會推進的安全對策工程計劃的審查方面行動遲緩,並未按計劃投入運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井惇太郎、塙和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