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IT産業被逼入轉型期
2015/06/04
宏碁的物聯網展臺前擠滿了人(6月2日、台北市內) |
據宏碁業務發展總經理王定愷介紹,宏碁正在轉型為向企業等客戶綜合提供軟硬體服務的企業。2014年春季新設的物聯網相關部門已達數百人規模。
以電腦主機板製造和電子設備代工服務(EMS)為主要業務的精英電腦公司也展出了2014年秋季開始涉足的物聯網設備。精英電腦與美國英特爾聯合開發出一種通過各種感測器來收集家庭及辦公室環境資訊的系統,在兩家公司的展位上展出。
被視為下一增長領域的物聯網雖然在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備受關注,但退一步來看,亞洲IT企業正在陷入困境。因為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及智慧手機等個人終端設備的大型發佈會在近期明顯減少。
親自主持新品發佈會的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堂等這種依然意氣風發的企業已不多見,華碩的競爭對手宏碁已連續2年取消了新品發佈會。
物聯網能否開闢出硬體之後的成長道路?全球最大的電子産品代工服務(EMS)企業鴻海精密工業也在計劃擴大對物聯網的投資。但是,就像精英電腦經理孫書玉所説的那樣,物聯網投資不會馬上獲得很高收益,意在積累經驗。目前物聯網的概念投資色彩濃厚,能否培育為成長支柱還是未知數。
即使正式進入物聯網市場,亞洲企業在硬體領域慣用的低價競爭和大量生産的手法未必行得通。如果是「Windows」和「安卓」等全球標準的硬體,産量很快就膨脹到上百萬台的規模,不過用途更加廣泛的物聯網則難以發揮規模優勢。
是追求多樣産品少量也能低價生産的硬體廠商之路,還是開拓完全不同模式的新業務領域呢?亞洲的IT産業被迫進入業務模式轉變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