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乍現「中國風險」

2016/04/28


  美國蘋果面臨的「中國風險」已浮出水面。該公司4月26日發佈的2016年一季度(1~3月)合併財報顯示,由於在華終端銷售低迷等原因,自2003年一季度以來,時隔13年首次出現銷售額同比下滑。此外有報導稱,蘋果的一部分服務在中國被停止,這也成為了另一個令人擔憂的因素。對於蘋果來説,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市場,但中國經濟與政策的不確定性或將成為其今後經營的風險。

    中國銷售額一季度下滑26%

 蘋果一季度的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滑13%,僅為505.57億美元。其中,中國(包括香港和台灣)銷售額從上年同期的增長71%轉為下降26%,這構成了打擊。凈利潤下降22%,降至105.16億美元。

  最近13年裏,蘋果不斷推出革新性産品和服務,一直在擴大業績。2003年4月,蘋果推出名為「iTunes Store(iTS)」的內容服務。2007年6月又上市了「iPhone」。最初以已開發國家為中心拓展業務,但隨著經濟增長,新興市場國家的市場也迅速擴大。而一直成為火車頭的正是中國。

  不過,中國也在將經濟結構從出口型轉向內需型,增長出現放緩。消費也陷入暫時性的低迷。受此影響,蘋果終端全球銷量大幅下滑。iPhone銷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6%,僅為5119萬部。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在電話財報説明會上表示,「升級換代為‘iPhone6s’的比例低於‘iPhone6’上市時」。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減速的影響顯現。個人電腦「Mac」銷量也下降12%,為403萬台。此外,平板電腦「iPad」持續低迷,下降19%,降至1025萬台。

  越是終端銷售低迷就越應該是借助服務來盈利之時,但在這方面,中國也存在令人擔憂的因素。據美國《紐約時報》21日報道,蘋果根據中國媒體監管當局的要求,停止了電影服務「iTunes Movies」和電子書服務「iBooks」。中國政府3月以外資企業為中心,加強了針對網際網路出版物的限制。

      庫克很樂觀

  庫克在提及中國時表示,「從長期來看感到樂觀」。雖然的確已經減速,但中國依然保持了接近7%的經濟增速。只要完成結構改革,逐步恢復並實現更高增長的可能性很大。

 不過,目前中國或將成為該公司業績趨於不穩定的因素。3月底推出的iPhone SE將自2016年第二季度(4~6月)起對業績作出貢獻,但蘋果預測該季度的銷售額將比上年同期下降13~17%。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減速被認為很可能趨於長期化。

  一方面,參與蘋果産品生産的日本企業或許也無法全身而退。例如iPhone方面,液晶顯示器由日本螢幕和夏普生産,而攝像用圖像感測器和半導體記憶體則分別由索尼和東芝供貨。正因為iPhone是在世界範圍內極其成功的産品,其銷售減速對零部件廠商的衝擊也會越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湯田昌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