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界:不希望將東芝半導體賣給中國

2017/03/29


  東芝計劃剝離半導體記憶體業務,將於4月1日設立新公司「東芝記憶體」。東芝計劃出售新公司過半股份,但由於買家將持有較高份額的股份,日本經濟界依然有很多聲音擔心出現技術外流。擔任東芝獨立董事的經濟同友會代表幹事小林喜光在3月28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東芝)一直與美國企業進行著合作」,其言外之意似乎是不希望中國企業成為買家。

 

  為了彌補美國核電子公司西屋電氣(WH)相關的鉅額虧損,東芝將出售一直作為業務支柱的NAND型記憶卡業務。NAND型記憶卡是用於伺服器等存儲設備的核心零部件,在管理機密資訊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新公司的業務價值被認為達到1.5~2萬億日元,首輪出資招標定於3月29日結束。

 

  東芝獨立董事小林28日還表示「中國目前投入了近10萬億日元,積極發展NAND型記憶卡。因為這是關乎伺服器安全、物聯網(IoT)和人工智慧(AI)的核心科技」。在此基礎上,小林進一步表示「要問把重要科技輕易交給外人好不好,我認為不好」。

 

  東芝在NAND型記憶卡業務上的市佔率居全球第2。目前與位居第3位的美國西部數據具有合作關係,共同進行生産。小林表示「東芝一直和美國企業共同生産半導體,在這種水準上如何防止(技術外流)?」他同時稱,對於採用IT技術來革新製造業競爭力的第4次工業革命來説,東芝的技術「是重要的一部分,當然應該考慮(防止技術外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