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公開16財年業績 已資不抵債5400億日元
2017/05/16
東芝5月15日發佈的未附帶審計意見的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合併業績概要顯示,資不抵債金額已達5400億日元,經營重建變得愈發困難。東芝欲通過出售半導體業務消除資不抵債,但其合作對象美國西部數據(WD)已採取法律措施,要求東芝中止出售。此外,由於東芝與審計單位始終存在意見分歧,目前已發展為無法看清財務改善對策前景的異常事態。
![]() |
受美國核電子公司西屋電氣申請適用美國《破産法》産生的損失等影響,東芝2016財年的最終損益為虧損9500億日元(2015財年為虧損4600億日元)。這一虧損金額在日本的業務公司中排行歷史第2高,僅次於原東京電力(現為東京電力控股)在發生東日本大地震的2010財年(截至2011年3月)計提的1.2473萬億日元最終虧損。
東芝在3月的結算期末首次陷入資不抵債,將從8月1日起由東證一部(相當於主機板)降至東證二部。如果到2018年3月底依然資不抵債,東芝股票將自動摘牌。
為避免發生這種情況,東芝正拆分半導體記憶體業務成立分公司並對外進行招標。計劃以超過2萬億日元的價格出售,實施從根本上改變財務狀況的重建措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