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0年榮光路的盡頭也是衰退的開始?

2017/07/03


  美國當地時間6月29日,蘋果智慧手機「iPhone」迎來上市10週年。借助iPhone的成功,蘋果發展為全球屈指可數的巨大企業。

 

  雖然蘋果出現了大企業病的跡象,但其産品每年都確確實實在取得進步。使的這一持續發展成為可能的最大因素是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建立的將權力集中於高管與少數傑出設計師的高效組織。但是,這種相對的優勢性看起來似乎正在逐漸動搖。

 

設計iPhone的蘋果首席設計官喬納森·伊夫(中間右側)

  

  「我不認為簡約就是像蘋果那樣。單純的簡約是優點,適合抓住多數客戶。但是,簡約容易顯得單調。我喜歡某種程度的複雜性。真正困難的是製造‘被喜愛的複雜産品’」,美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CEO)埃隆·馬斯克此前被問及自身的審美時,用猶如哲學家的口吻這樣回答。

 

  馬斯克表示,「我們是製造産品的企業。與將生産外包的蘋果不同」。這猶如在説蘋果從事的工作不像汽車「那麼複雜」、風險較小。

 

  的確,蘋果CEO提姆·庫克建立的採購和生産外包系統只是改進了從前的大企業美國摩托羅拉和芬蘭諾基亞的機制,並非蘋果的專利。如今,在對零部件廠商的監督方面,特斯拉似乎更加嚴格。

 

構建iPhone穩定採購網的蘋果CEO提姆·庫克

 

  不過,雖然蘋果將製造委託給以鴻海精密工業為中心的電子産品代工服務(EMS)企業,但其仍大量投資引進機器人,確立了面向IT産品的鋁加工量産技術,創造出智慧手機的「設計方式」,這些無疑是蘋果的功績。

 

  對供應商和代工企業的技術非常熟悉的設計師提出敏銳的需求假説,並向消費者求證。在通用零部件方面,蘋果以大量採購為由殺價購買,但設計師認為無論如何都需要的零部件則是即使高價也要購買。此外,蘋果還拒絕無條件保留現有部門,將音樂播放器「iPod」等存在必要性下降的産品毫不猶豫地停産。

 

  通過把超越採購等部門認為的最佳選擇的特權授予少數優秀設計師,蘋果比較好地避免了大企業病的弊端。將設計和經營密切結合,少數傑出高管和設計師站在用戶的角度,提出未來産品的需求假説。可以説「押寶」的準確率之高正是蘋果最大的競爭力。

 

  精英主義和秘密主義站在岔路口

 

  堅持少數精英主義和秘密主義給蘋果帶來了優勢,但在如今,這種優勢正站在岔路口上。一個問題是,在有可能成為智慧手機之後的巨大市場的汽車和能源管理等新領域,特斯拉搶先實現了本應由蘋果發揮的優勢。

 

  輕視開發階段的行銷數據、為兼顧功能和美感在細節上精益求精、以及秘密主義——特斯拉和蘋果的共同點很多。在企業文化上具有共同點的兩家企業之間,經常出現對彼此員工的「挖角」。  

 

  在智慧手機和通過軟體遠端通信來持續提高性能的純電動汽車(EV)這2個産品領域,蘋果和特斯拉在普及初期以其他企業無法追趕的速度實現了很高的完成度,借此創造了附加值。同時,它們獲得了支援相應産品的狂熱客戶。在2016年3月特斯拉的新車型開始接受預訂時,其店舖前排起了猶如蘋果iPhone上市時的長隊。但蘋果要在汽車領域創造驚喜則並非易事。

 


 

  更加嚴峻的問題是,在針對新功能的需求提出假説的能力上,蘋果與競爭對手的差異正在逐漸縮小。這存在結構性因素。

 

  開放式開發模式的威脅

 

  在消費者仍未習慣智慧手機的階段,能第一時間創造出一貫使用感的、像蘋果那樣堅持少數精英和秘密主義的組織具有壓倒性優勢。但是,在市場不斷成熟、邁向標準化之後,競爭結構會逐漸改變。包括外部開發者在內,吸引更多人參與的開放式開發體制更能提高産品開發的品質和速度。這是因為隨著用戶數量膨脹至龐大規模,可以在短時間裏積累用戶如何使用服務等的數據,從而能夠加快驗證假説優劣並加以修正的過程。

 

紅帽CEO詹姆士·懷特赫斯特

 

  為開放式開發提供支援的代表性企業美國紅帽(Red Hat)的CEO詹姆士·懷特赫斯特指出,「産品實現某種程度的標準化、參與的開發者達到一定規模以上之後,與封閉的開發體制相比,開放式開發體制更具優勢,這是普遍原理」。相對於智慧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南韓三星電子、美國谷歌和中國企業,蘋果的特別之處會隨著産品走向成熟而逐步失去,這就是其命運。

 

  隨著配合iPhone上市10週年而推出的新機型在秋季上市,蘋果的業績很有可能創出歷史新高。但在這種榮光的背後,緩慢的衰退腳步聲正在逼近。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兼松雄一郎 矽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