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始普及智慧售貨機 便利店危險了?

2018/06/26


       在中國,採用面部和靜脈識別等最新IT(資訊技術)的「智慧自動販賣機」出現普及跡象。這種售貨機與便利店不同,無需人工費和租金。將發揮運營成本方面的優勢,挑戰便利店的地位。上海市的深蘭科技等主導開發了智慧自動販賣機,獲得了2萬台的訂單。今後除了辦公室之外,還有望在主要鐵路車站、機場和公園等處設置。

 

上海的智慧自動販賣機

 

       在上海市一棟綜合大樓的一角,擺放著看起來像便利店冷藏櫃的機器。實際上,這些機器是採用靜脈識別的智慧自動販賣機。裏面有茶、麵包和點心等。住在附近的一名女性將手對準售貨機上的手掌圖案後,櫃門隨即打開。

 

       這種智慧自動販賣機與支付寶進行合作。使用時,通過靜脈確認是否是本人,之後通過位於機器上方的多個攝像頭監測客戶取出哪些商品,在關閉櫃門後通過支付寶自動完成結算。顧客無需從包裏取出智慧手機。

 

       這種售貨機的開發者是無人店舖開發領域的初創企業深蘭科技。該公司是一家引人矚目的中國企業,不僅獲得了阿里巴巴集團出資,還與永旺成立以新一代店舖研發為目的的合資公司。

 

       智慧自動販賣機每台價格為4萬元左右。深蘭科技已從乳製品企業等獲得了2萬台的訂單。該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陳海波自信地表示,智慧自動販賣機比傳統的自動販賣機優勢更大,目前的競爭對手是便利店。

 

       以中國的初創企業為中心,智慧自動販賣機領域正在展開開發競爭。北京每日優鮮便利購電子商務正在開發結合攝像頭和重量感測器來識別顧客取走哪些商品的系統。此外,阿里旗下的餓了麼也在開發採用重量感測器的智慧自動販賣機。

 

       在中國,自動販賣機並不像日本那樣普及。究其原因,除了安全因素之外,還在於硬幣只在中國的部分地區流通,較難推廣低成本的硬幣結算型自動販賣機。

 

       首先通過移動支付型的自動販賣機解決上述問題。然後配備感測器和攝像頭等高科技的智慧自動販賣機登場,希望憑藉豐富的産品和便利性搶走便利店的市佔率。

 


 

       在中國,運用移動支付的無人貨架以辦公室為中心迅速普及。餓了麼等公司涉足了這項業務。這種貨架類似日本食品企業江崎格力高推出的「Office Glico」(辦公室格力高,一種自助售貨箱),其規模在全中國似乎已經達到20~30萬個。智慧自動販賣機與無人貨架相比,具有能確保從顧客手中回收資金的優勢。今後可能推進由智慧自動販賣機替換掉無人貨架。

 

 

       據調查公司艾媒諮詢統計,2017年包括智慧自動販賣機在內,無人售貨相關市場規模為4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增至135億元。預計將逐漸奪走便利店市場(2017年規模為1900億元)的部分份額。

 

 

       一邊是依靠細緻的服務成長期起來的便利店,另一邊是在便利性和成本層面佔據優勢的無人智慧自動販賣機。在中國的零售行業,「人」和「機器人」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技術和商品供應鏈存在課題

 

       在中國,新零售迅速擴大的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問題,例如部分企業停止運營、個人認證不完善等。再加上中國企業不太重視細節,要想實現可持續成長仍面臨著諸多課題。

 

       共用單車等新服務在中國的普及速度比日本更快,其原因之一是投資資金湧入中國。據中國媒體報道,圍繞無人零售相關的技術開發,約50家公司合計獲得50億元的融資。充裕的資金支撐企業推進不考慮盈利性的技術開發。

 

       此外,中國企業還存在不重視技術的完成度和中長期規劃、優先實現事業化的問題。由於經營戰略重速度而輕品質,2家公司被迫停業。此外還出現了補貨不及時等服務水準較低的企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原島大介 大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