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液晶企業LG螢幕也在中企追趕下掉隊?
2019/10/28
顯示器産業正在迎來寒冬。由於源自中國大陸的供應過剩,導致日韓台企業的液晶面板業務陷入虧損。全球最大液晶企業南韓LG螢幕(LGD)2019年7~9月時隔8年出現營業虧損。在被期待為「液晶後繼者」的有機EL領域,中國大陸企業也在逼近。繼日台企業之後,LG螢幕在投資競爭中掉隊的可能性已經出現。
![]() |
「公司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險」,10月15日,LG螢幕的全體員工接到一封這樣的郵件。發信人為社長丁豪榮(57歲)。自他9月16日就任社長後,這是首次向員工發信。
丁豪榮來自LG電子的財務部門。自2008年起,連續5年擔任LG螢幕的首席財務官(CFO)。曾任LG化學社長的丁豪榮被召回LG螢幕,是因為要贏得與三星電子和中國大陸企業的競爭,財務戰略不可或缺。
在郵件發出1周後的10月23日,LG螢幕發佈了2019年7~9月財報,銷售額同比下降4.6%,降至5.822萬億韓元,營業損益為虧損4370億韓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400億韓元)。從7~9月數據來看,時隔8年出現虧損。
![]() |
日本家電商場銷售的採用液晶屏的大尺寸電視(資料圖) |
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大陸企業增産,導致電視用液晶面板價格下降。目前的電視用液晶面板均價比1年前下跌2~3成。
調查公司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面板需求比上年增長5%,而供給量則增加10%。行業內有聲音表示,「這是歷史上最糟糕的供應過剩。誰都無法確保盈利」。
在中國大陸,自2015年前後起獲得政府支援的京東方科技集團(BOE)和華星光電(CSOT)等在各地建設工廠。從各國·各地區的産能來看,中國大陸用4年左右超過了日本、台灣、南韓。近年來,據稱每座液晶面板工廠需要5千億日元的鉅額投資。世界最大智慧手機用液晶面板企業日本螢幕(JDI)、大型電視用液晶面板企業台灣友達光電(AUO)等均在增産競爭中掉隊。
站穩腳跟的是三星電子和LG螢幕這2家。三星僅半導體業務每年就賺到4萬億日元利潤(2018財年)、具有投資實力,向新一代有機EL面板投入超過1萬億日元。
再看LG螢幕。8月為增産有機EL而籌集的金額僅為8千億韓元。在10月23日發佈財報後的電話記者會上,LG螢幕的CFO徐東熙表示,「設備投資以有機EL為中心,將在折舊的範圍內進行管理」。只觀察現金流的話,難以看清LG螢幕能否與三星和中國大陸企業持續展開投資競爭。
![]() |
在面向電視和智慧手機兩方面,LG螢幕均擁有液晶面板和有機EL面板産品,一直在推進拓展産品線。推進全方位戰略的結果是,研究開發和設備投資分散,導致陷入困境。南韓的分析師警告稱,「應關閉國內的液晶工廠」。
肩負帶領LG螢幕東山再起重任的有機EL業務也並不穩固。用於智慧手機的有機EL面板首次被最新款iPhone採用,但數量不到三星的10分之1。面對全年穩定量産5億枚有機EL面板的三星,LG螢幕看不到能夠對抗的戰略。
LG螢幕獨家供應的電視用有機EL面板的形勢也很嚴峻。2018年,全球有機EL電視的市場規模約為250萬台,與液晶電視的2億台相比很小。三星和中國大陸企業也在該領域宣佈進行量産投資,面板價格必將下跌。
LG螢幕的股價跌破2008年雷曼危機後的低點。與面板價格同樣,股價也找不到反轉的契機。
有機EL也面臨激烈競爭
液晶面板市場的現狀與日資企業相繼撤退的光伏面板相同——因獲得政府補貼的中國大陸企業的猛追而陷入過度競爭,所有企業都陷入虧本。中國大陸企業表明增産投資的有機EL面板也有可能走上相同的道路。
面板業務的課題是,與猛追的中國大陸企業形成差異化的因素較少。電視的解析度已超過人類眼睛能識別的水準,缺乏進步的空間。螢幕大型化和省電等功能也接近極限。技術創新的速度下降,容易陷入過度競爭。通過色彩鮮艷彰顯差異的有機EL電視也缺乏映像管時代出現平板電視那樣的新意。結果,被液晶電視拖累,面板的價格持續下跌。
![]() |
京東方試製的可彎曲有機EL面板(照片來自京東方的網站) |
為形成差異化,三星給出的答案是利用有機EL的特長,推出可折疊手機。三星提出根據利用情況改變螢幕尺寸這一新思路。但中國大陸的華為技術也在這方面發力。
面板産業因平板電視的普及而迅速增長,又因智慧手機的誕生而擴大了市場規模。行業內期待像智慧手機那樣爆炸式暢銷的産品登場,但前景難以預料。
在股票市場,有日本國內的券商指出「在中國大陸政府介入,推動自身面板廠商重組和淘汰之前,難以指望業務環境改善」。目前,比拼耐力的局面或將持續下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