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個人電腦供貨緊張

2020/04/16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的影響,在日本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的供求日趨緊張。原因在於,在家辦公的推廣使需求出現激增,但供應鏈的混亂導致供給難以順利增加。産地偏重於中國,零部件採購等方面正在出現混亂。如果個人電腦等的供給停滯,導致無法順利遠端辦公的人增加,存在經濟活動進一步停滯的風險。

 

日本的筆記型電腦

 

       「完全買不到」,關西一家大企業的高管感嘆稱。由於遠端辦公擴大,該公司2月向廠商訂購了1000臺筆記型電腦。但對方回答稱交貨期要到5月,臺數最多只能達到200300臺。一家大型銀行也表示,「與廠商商量3月底之前訂購數百台筆記型電腦,但當場就被拒絕了」。

 

       調查公司MM綜研的數據顯示,富士通2019年的日本國內供貨量份額居4位(15.9%),進入3月後該公司不斷收到企業的訂單。處於「難以完全滿足期望的交貨期、已開始單獨進行説明」的狀態。

 

       家電連鎖店淀橋相機3月的筆記型電腦銷量同比增長1成,進入4月後增長3成。該公司表示「有些機型持續缺貨」。從松下面向個人的筆記型電腦「Let's NOTE」來看,18個機型中有4個機型在約2個月裏持續缺貨。

 

       從新冠疫情發生前開始,日本的個人電腦需求就已經在增加。MM綜研的統計顯示,2019年的日本國內供貨量比上年增長41%,達到1570萬台,創出歷史新高。這是因為出現了微軟停止作業系統「Windows7」的支援服務和提高消費稅帶來的更新換代特需。MM綜研的執行董事中村成希此前認為由於反向影響,2020年將比上年減少26%,但此次表示,「由於在家辦公需求增加等原因,需求可能至少增加100萬台」。

 

       供應之所以跟不上需求的增加,是因為供應鏈沒有發揮功能。夏普旗下的Dynabook表示,「雖然中國工廠已經復工,但零部件採購受到影響」。富士通除了日本國內生産之外,還委託中國工廠代工,但部分零部件採購延誤,影響到成品的交貨期。

 

       自新冠疫情擴大之前開始,個人電腦的主要零部件CPU(中央處理器)就處於供應短缺狀態。世界大型個人電腦企業的高管表示,「2019年(供貨量)只有總需求的85%左右」。背景是生産CPU的美國英特爾等優先生産伺服器CPU

 


 

       在這種情況下,又出現了在家辦公帶來的需求增加和零部件供應鏈的混亂影響,供求日趨緊張。日本PERSOL綜合研究所的調查顯示,3915日全日本13%的正式員工改為在家辦公。主任研究員小林祐兒表示,由於日本發佈緊急事態宣言等的影響,「大企業眾多的東京都(目前)很可能已經超過30%」。而在物流方面,出現NEC因受中國等航班停運影響而改為船運、結果交貨期推遲數周的情況。

 

 

       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高級諮詢總監南川明認為,「雖然需求增加,生産卻沒有增加。這是全球性現象,隨著歐美的城市封鎖而變得顯著」。從海外廠商來看,美國戴爾表示「交貨期沒有像其他公司那樣推遲」,但也有的廠商透露出「在家辦公擴大不僅限於日本,無法應對全部需求」(惠普)這樣的真心話。南川表示「全球大型廠商的供給並未100%恢復」。

 

       此外,平板電腦的銷售也保持強勁。市場調查公司BCN的統計顯示,3月以後,日本全國的量販店和電商的iPad等平板電腦的銷量達到上年同期的約1.2倍。淀橋相機的3月銷量同比增長2成,進入4月後增至上年同期的2倍。該公司表示,「很多人為孩子在家學習而購買」。

 

       BCN的調查顯示,用於在家辦公的網路攝像頭的3月銷量同比增至約3.4倍。

 

       在庫存不足的背景下,電腦廠商還將擴大面向現有用戶的服務。松下將提供易於管理在家辦公的系統。富士通也將通過家中的終端設備免費提供能展開與職場相同工作的「虛擬桌上型電腦服務」,用戶正在激增。不僅是産品供給,能否創造適應環境變化的附加值,或將影響今後的發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