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的投資戰略在走進死胡同?

2020/06/11


      軟銀集團(SBG)將對旗下的10萬億日元基金實施首次裁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投資成績惡化,將通過裁減15%的人員來加快「止血」。從全球基金的動向來看,眼下出現了將投資對象的價值暴跌視為良機、重啟投資的趨勢,但軟銀集團旗下的「願景基金」缺乏資金餘力,難以展開反攻。全面瞄準強有力獨角獸等的罕見的投資戰略正在走進死胡同。

      

軟銀集團將為確保資金而出售通信子公司股權等(2019年11月的財報)

  

      在願景基金的運營公司的約500名員工中,將裁減15%。該公司2017年設立,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也增加了150人左右的人員,一直在擴大陣容,此次的裁員尚屬首次。

   

      回顧過去,軟銀集團的會長兼社長孫正義投資於美國雅虎和中國阿里巴巴集團等創業不久、稱得上「原石」的企業,憑藉這些企業之後的快速增長取得了巨大回報。

   

     估值下降的出資對象企業超過半數

      

      願景基金與此前的孫正義的投資手法不同。該基金主要向已將上市納入視野的人工智慧相關的強有力獨角獸等出資20~40%,支援創始人。描繪的前景是推動投資對象之間發揮乘積效應,席捲世界市場,借此提高企業估值。願景基金投資了約90家世界的增長型企業,這也拉動了孫正義領導的軟銀集團的增長。

   

      不過,由於對每家公司的投資額巨大,一旦世界經濟出現異常變化或投資對象發生問題,基金的損失也將擴大。2019年秋季以後,美國共用辦公空間企業We Company 的業績低迷被曝光,隨後印度的廉價酒店企業OYO Hotels and Homes等願景基金的出資對象相繼修改擴張路線,轉為了重視收益的經營。隨後新冠病毒襲來。

   

      願景基金的很多出資對象企業的經營惡化。截至3月底,1年前達到29%的基金的收益率降至-1%。自基金啟動投資以來,估值下降的出資對象企業達到47家,超過半數。軟銀集團的合併營業利潤直接體現願景基金出資的企業的估值增減,2018財年利潤超過2萬億日元,但2019財年轉為出現逾1.3萬億日元的營業虧損。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願景基金的活動被迫陷入停滯,成為投資退出渠道的出資對象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也前景不明。

   

      基金存在結構問題

  

      孫正義之所以陷入一籌莫展的境地還存在基金結構方面的原因。針對外部投資者投入的4萬億日元,每年要優先支付本金的7%作為固定分紅。其金額超過每年2千億日元,只要外部投資者提出要求,就有支付的義務。要將10萬億日元的15%用於上述分紅的支付和出資對象的追加投資,但在無法期待基金回報的如今,不得不優先削減成本。

    


      孫正義創建的願景基金今後能否維持獨特的投資手法?著名投資者華倫·巴菲特領導的投資公司波克夏-海瑟威也與孫正義的軟銀集團一樣採取了「防守態勢」。該公司也相繼出售航空和金融等美國大型企業的股票,持有鉅額現金,另一方面則減少新增投資。雖然全球股價呈現復甦態勢,但像巴菲特那樣的慎重派也不在少數。

   

      另一方面,據英國調查公司普雷欽(Preqin)的數據,世界投資基金的「乾火藥」(dry powder,即可用於投資的現金總額)2019年底達到約2.2萬億美元,自新冠疫情前開始積累了高水準的手頭現金。在資金充裕的投資基金之間也出現了重啟積極投資的趨勢。

   

      美國黑石集團最近結束長達2年的資金募集,向投資者籌集了2600億美元。目前仍未用於投資的資金達到1500億美元,將尋找投資的機會。美國大型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將成立投資加密資産(虛擬貨幣)相關領域的5億美元規模的基金。

  

      在此狀況下,願景基金卻無法籌集投資資金,新增投資基本停滯。「只要(1號基金的)成績惡化,自然難以籌集投資資金。時常被問到2號基金的資金是否存在問題,但説實話,並非高枕無憂」,孫正義5月承認願景基金2號的資金募集陷入僵局。

   

      孫正義針對基金的投資對象表示「15家破産,15家明顯取得成功」,在披露行情預期的同時,將尋找反攻的機會。不過,無法保證投資者能否看好行動遲緩的願景基金並投入資金。如果願景基金的低迷狀態一直持續,將不得不討論改變投資模式。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堀田隆文,井川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