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補貼半導體250億,對抗中國崛起
2020/09/28
美國聯邦國會為了推動半導體的國內生産,開始討論新投入250億美元規模的補貼。希望通過鉅額的公共支援對抗中國,提升英特爾等美國大型企業的開發能力。其背景是如果對半導體生産的海外依存置之不理,除了産業競爭力的下降之外,還擔憂有可能對安全保障和軍事實力産生負面影響。
美國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的分析顯示,在世界半導體市場,以最大廠商英特爾為代表的美國企業的份額佔到47%,遠遠超過居第2位的南韓(19%)和第3位的日本(10%)。不過,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統計顯示,從産能來看,美國僅佔世界的12%。
這是因為美國英偉達和美國高通等專注於半導體電路設計的無廠企業眾多,生産委託給台灣等海外的情況很多。
![]() |
如果直接關係到軍事技術的半導體的美國國內生産出現空洞化,供給渠道將變得不穩定,成為安全保障方面的風險。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産能的全球份額已達到15%,超過了美國。有預測稱到10年後將增至24%,在世界範圍躍居首位。
擔憂中國崛起的美國國會和政權希望通過對半導體的鉅額補貼,推動供應鏈回歸美國國內。對半導體的公共支援計劃列入2021財政年度(2020年10月~2021年9月)預算。參議院和眾議院都在超黨派審議自主的半導體支援法案,兩院已啟動了統一行動。推動製造業回歸美國的川普政權還計劃推動相關法案的通過。
截至9月26日浮出水面的超黨派的兩院統一法案的草案提出,面向半導體工廠和研究設施等,聯邦政府每1件支付最多30億美元的補貼。半導體工廠存在建設費達到100億美元的情況,明顯左右競爭力。建立150億美元規模的基金,用10年時間展開投資的方案最有可能。
此外,對於安全保障方面機密性更高的半導體生産,存在國防部等提供50億美元開發資金的方案。在美國半導體行業,英特爾在新一代産品的微細化技術上,落後於台積電(TSMC)。為了扭轉劣勢,還將向研究開發追加分配50億美元的預算。對半導體的補貼僅聯邦政府就達到合計250億美元規模,各州和地方政府也將通過稅收優惠等提供支援。
中國正在政企合作將半導體打造為支柱産業,2014年設立政策性基金。截至2019年的投資額達到1400億元(約合205億美元)。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相關基金,累計投資額為超過5千億元的規模。中國提出到2025年使半導體的70%在國內生産的目標。高科技領域已經成為中美的主戰場。
信奉市場主義經濟的美國此前對於向特定産業投入鉅額補貼持慎重態度。曾向尖端技術的研究開發等投入公共預算,但向工廠建設等直接投入補貼實屬罕見。高科技領域的公共支援大戰存在扭曲自由市場競爭的風險。
半導體是美國屈指可數的出口産業,鉅額補貼的投入也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的可能性。美國此次的補貼構想打算涵蓋台積電等海外企業在美國生産的情況,美國國會相關人士表示,「不屬於違規出口補貼」。草案還提出創建與日歐等同盟國共同開發最新半導體的「多邊基金」,這被認為意在緩解國際批評。
如果中美兩國圍繞半導體産業啟動補貼大戰,日本等也不得不加以應對的可能性很大。日本過去也一直向爾必達記憶體和瑞薩電子等半導體企業注入公共支援,但多是對業績低迷「善後處理」的色彩很突出。世界高科技領域的市場環境正進一步加強國家間競爭的色彩。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河浪武史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