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半導體正穩步擺脫日本
2021/02/09
在南韓,半導體相關材料的本國製造産品已開始普及。南韓貿易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來自日本的氟化氫進口量比2019年減少75%。與日本政府加強相關産品的對韓出口管理之前相比,處於減少9成的水準,持續低迷。來自海外的氟化氫進口量整體也減少5成。日本的強硬政策反而成為契機,不僅是半導體,南韓還在加速相關材料的自産化。
![]() |
在日韓關係冷卻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於2019年7月針對包括氟化氫在內的3個品類加強了對南韓出口管理。氟化氫對於作為南韓主力産業的半導體和顯示器生産來説必不可少,尤其是高純度氟化氫,長期以來依賴日本進口。
對於相關影響,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基於南韓貿易協會發佈的來自各國和地區的月度氟化氫進口量數據進行了調查,發現南韓從日本的進口量從2019年6月的3026噸降至8月的零。同年12月來自日本的進口重啟,恢復至793噸,但之後增長乏力,2020年的月平均僅為400噸左右。來自日本的進口停止之際一度激增的來自台灣的進口量到2020年也減少54%。
對進口減少形成彌補的是南韓的材料企業。三星電子出資的SoulBrain公司已宣佈開始供應與日本企業達到相同水準的超高純度氟化氫,而SK MATERIALS也已啟動半導體生産工序使用的氟化氫的量産。
以接受南韓政府要求的形式,三星和SK海力士在生産工序的一部分引進了本國産品。雖然三星內部也流露出「希望繼續使用已經用慣的高性能的日本産製造設備和材料」(該公司高管)的聲音,但難以忽視本國政府的意向。結果,來自日本的進口量並未恢復。
![]() |
視察已啟動氟化氫量産的SK MATERIALS的南韓總統文在寅(左側,2020年7月,南韓總統府提供) |
受到巨大打擊的是作為氟化氫大型製造商的Stella Chemifa和森田化學工業(大阪市)這2家日本企業。統計上的全年對南韓出口減少60億日元左右。Stella Chemifa的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面向半導體和液晶的氟化氫供貨量減少26%,2020年4~9月也維持與上年相同的水準。森田化學表示「將增加對南韓以外的供貨,以彌補減少部分」。
另一方面,在成為對韓出口管理嚴格化對象的3種半導體相關材料之中,高品質的光刻膠(感光材料)和OLED面板使用的氟化聚酰亞胺,並未發現統計數據上的減少。背後原因被認為是這2個品類的用途有限,而且日本政府也較早批准了對韓出口。
南韓政府為了在整個供應鏈擺脫對日本的依賴,將推進廣泛材料和製造設備的國産化。2021年將設置比上年增加3成的2.2萬億韓元的預算框架,補貼企業的研發費用。將指定尖端技術開發地區,設置稅收優惠制度,以推進在南韓國內外的招商。事實上,美國杜邦已決定在南韓建設新工廠等,相關政策的成果已經顯現。
日本方面,菅義偉政權上台已4個月,由於每天應對新冠疫情等原因,在政府內部,對韓出口管理問題也正逐漸成為過去的事。但在南韓,以日本政府的出口管理措施為契機,尖端材料和設備的國産化措施正在穩步推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