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集團凈利潤創日本企業新高

2021/04/22


  日本軟銀集團(SBG)的投資基金業務正在迎來收穫期。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4月21日獲悉,根據2020財年(截至2021年3月)的合併財報(國際會計標準),軟銀集團的凈利潤為4.5萬億日元左右,在日本國內企業中創出歷史新高。隨著全球股價走高,軟銀集團的多個投資對象實現股票上市,帳面收益大幅推高了財報上的收益。軟銀集團的投資對象在2021財年也有望相繼實現大型首次公開募股(IPO),但也存在作為投資對象的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經營環境惡化等隱憂。

       

  從日本國內企業的凈利潤來看,此前的最高紀錄是豐田2017財年(截至2018年3月)創出的2.4939萬億日元,軟銀集團2020財年的凈利潤高於這一水準。在之前的2019財年,軟銀集團出現過去最大的9615億日元虧損,目前業績明顯復甦。

    

軟銀集團

       

  拉動軟銀集團業績的是願景基金業務。願景基金針對全球有潛力的IT企業,從未上市階段展開投資。如果被投資的企業實現增長、估值提高,增加的一部分將被計入軟銀集團財報上的收益。

    

  2020財年,軟銀集團的投資對象企業相繼進行IPO,在市場上獲得較高評價的情況很多。2021年3月上市的南韓電商企業Coupang最近的總市值達到731億美元。由於這些企業,軟銀集團産生數萬億日元規模的帳面收益,大幅推高了財報上的收益。

   

  軟銀集團決算的損益僅僅顯示投資對象估值的增減。因此,目前作為業績指標,與單年度的損益相比,軟銀集團更加重視凈資産價值(Net Asset Value,所持股票價值減掉單一企業的凈有息負債)。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在財報發佈會上,針對損益的波動幅度巨大一事表示「這是軟銀集團的新常態」。

   

  損益大幅改善顯示出軟銀集團的基金業務已走上軌道。進入2021財年後,東南亞的外賣配送企業GrabTaxi預計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年內上市,軟銀集團的多個投資對象的上市計劃浮出水面。隨著上市而出售股票,把回收的資金投資新的潛力企業,這一良性循環正在形成。

   

  作為隱憂被列舉的是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經營環境惡化。阿里巴巴集團(軟銀集團屬於大股東)被中國政府處以鉅額罰款。截至2020年12月,軟銀集團持有約26.9萬億日元股票,其中阿里巴巴佔到49%。此外,美國拜登政府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姿態也成為逆風。

   

  此外,關於英偉達收購軟銀集團旗下的半導體設計企業ARM,英國政府已就是否存在安保問題展開調查。對於軟銀集團來説,政治問題正在成為阻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