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失算,延長液晶面板生産

2021/06/08


  南韓三星電子打算繼續生産之前曾表示要撤出生産的液晶面板。三星已通知各供應商,生産期限將延長至2022年底。競爭對手LG螢幕(LGD)也推遲停産計劃。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響,電視和個人電腦用液晶面板需求急劇增加,目前的面板價格比上年翻了一番。罕見延長生産期限也暴露出三星在新一代面板開發上陷入苦戰的局面,目前的特需之後的情況難以預測。

    

  據三星相關人士透露,三星螢幕公司的社長5月底通知內部員工,「正在考慮繼續生産至2022年底」。估計三星螢幕與玻璃基板企業美國康寧等主要供應商達成了新的長期採購協議,並向眾多客戶傳達了繼續生産液晶面板的方針。

   

   

  將在三星與索尼合資建設的湯井工廠(南韓中部牙山市)繼續生産液晶面板。在生産大型面板的兩棟廠房中,玻璃基板尺寸為220釐米×250釐米的「8.5代」生産線將繼續生産。這條生産線於2010年投産,按55英吋電視換算,面板月産能相當於120萬台電視的使用量。

   

  三星2020年3月宣佈將於年內退出液晶面板生産,並表示計劃向智慧手機用OLED面板和電視用新一代面板集中投資。

   

LG螢幕公司的工廠

     

  但三星宣佈退出液晶面板生産之後不久,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隨著居家辦公的普及,個人電腦銷量急劇增加,由於消費者的居家時間增加,電視的更換需求高漲。結果導致面板供需關係緊張,進入2021年以後,三星仍暫時繼續生産。

   

  LG螢幕公司的情況也一樣。2020年1月,LG螢幕表示年內將在南韓國內停止生産電視用液晶面板,但今年5月決定繼續生産,並向各供應商發出通知。2022年在南韓北部的坡州工廠仍會繼續生産。

     

  三星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失算,決定繼續生産液晶面板的背後也反映出三星的一喜一悲。

   


          

  令人欣喜的失算是,疫情特需導致液晶面板出現供需緊張,造成價格上漲。三星和LG螢幕都有這樣的想法:只要使用已折舊完畢的老式設備繼續生産,就能獲得收益,因此在「顧客有需求」(LG螢幕)的前提下進行了持續生産。

   

  進入2021年,突然出現了半導體緊缺的局面。半導體代工廠商優先生産用於汽車等的半導體,導致利潤低的控制液晶面板的半導體「驅動IC(積體電路)」推後生産。在中國大陸及台灣的面板廠商陷入驅動IC採購困境的背景下,三星在集團內生産半導體,充分利用了採購方面的優勢。

  

     

  從5月供給大客戶的面板價格來看,Open Cell(未安裝背照燈的半成品)55英吋産品為225美元左右/張,暴漲至上年同月(106美元)的2倍以上。價格連續12個月上漲,英國調查公司Omdia的高級總監謝勤益表示,這是史無前例的價格上漲。

   

  在三星和LG螢幕2020年決定退出液晶面板生産之前的3年左右,因中國大陸企業大幅增産,出現了面板供應過剩,價格明顯下降。而伴隨著新冠疫情,面板需求擴大超出了中國大陸企業的增産規模。

      

  另一方面,還有背後的深層原因。延長生産的背後還有三星原定在湯井工廠量産的新一代螢幕開發進展不順利的原因。

      

  三星2019年10月宣佈量産新一代「量子點(QD)-OLED」 面板。此外,還推進了「微LED」 (Micro LED)等多項研發。但量産工藝的開發一直比原計劃遲緩。由於液晶面板的價格優勢能暫時保持,再考慮到保持工廠的就業,三星認為繼續生産液晶面板更划算。

  

  三星的電視年銷量為7000萬台,佔全球份額的32%,排在全球首位。三星還從中國大陸的華星光電(CSOT)、京東方科技集團(BOE)、台灣的群創光電等外部採購液晶面板。如果供求緊張,採購價格也上漲,將直接導致最終産品電視的競爭力下降。伴隨中美對立出現的採購風險也有可能讓三星繼續生産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價格上漲,但價格上漲持續到什麼時候還難以預測。美國調查公司DSCC的亞洲代表田村喜男指出「目前供求平衡已開始崩潰,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將出現供應過剩」。在液晶面板再次成為包袱之前,三星需要制定未來的計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松本桃香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