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依託高端電視戰略甩開中企追趕

2021/07/30


      南韓三星電子在掌握全球3成份額的電視市場快速增長。7月2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4~6月家電部門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5%。除了宅家需求之外,能收看美國奈飛(Netflix)等網路視頻的高性能産品表現強勁,超過TCL集團等中國企業。在不斷通用化的電視市場,三星正在通過充實軟體層面來提高份額。

 

 

      電視業務佔過半的「家電部門」的銷售額增長32%,增至13.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60億元),營業利潤增長45%,增至1.06萬億韓元。與半導體和智慧手機相比,家電部門的業務規模較小,但佔到三星銷售額整體的21%,是能穩定賺取收益的優質業務。

 

 

      美國調查公司DSCC的統計顯示,在全球電視市場,三星2020年的份額(按金額計算)以約29%排在首位。之後依次是南韓LG電子(15%)、索尼(9%)、中國TCL集團(6%)和中國海信(6%)。


 

      中國企業從國內液晶面板企業採購面板,正在新興市場國家等擴大銷售,但首位的三星以10萬多日元等的高端産品明顯領先。2019年、2020年分別將份額比上年提升1個百分點。

 

      奈飛效應

 

      其原動力之一是支援聯網的功能。三星電視標配自主開發的作業系統(OS)「Tizen(中文名:泰澤)」,提高了上網的便利性。選擇界面下方顯示的「奈飛(Netflix)」和「YouTube」等視頻服務,即可聯網觀看相關內容。

 

三星的電視能輕鬆瀏覽「奈飛」等的內容(圖由三星電子提供)

     

      界面設計更適合電視遙控器操作,還簡化了搜索的文字輸入。重視與手機的連接,具備手機投屏功能。

 

      奈飛的便捷連接功能於2016年推出。三星很早就重視視頻服務,不斷改善操作性。三星的調查顯示,美國人在電視上收看視頻網站的時間已超過電視。

 

      「由於(新冠疫情帶來的)在宅時間增加,購買大型超高清三星電視的消費者增加」,SK證券的分析師李東柱表示。三星正在自主研發提升影像美感的描畫晶片。

 

      此外,三星隱藏的另一個優勢則是其特有的地區行銷團隊。三星設有「地區專家」制度,向世界各地派遣30歲左右的年輕員工,在當地生活1~2年,並不參與特定業務。其目的是學習派遣地的生活、文化和商業慣例,培養為將來的行銷人員。

 

      該制度已有30年的歷史,向世界80個國家派遣了3500多人。他們學習各地的語言,與當地的代理商構建深厚人脈。三星的行銷不僅依賴産品,還有緊密貼合當地。

 

      日本企業也一樣採取了重視高端産品的戰略。過去受電視鉅額虧損困擾的索尼轉為「不追求數量的戰略」。以自主圖形處理器為武器,將目標鎖定為電影和遊戲愛好者等認可品牌價值的用戶。索尼的電視平均單價是在主要品牌中唯一超過1000美元的。索尼表示「穩定實現盈利」。

 

      如果回顧電視市場的歷史,截至2000年代前半期,夏普、索尼和松下等日本企業排在前列。其後,借助液晶面板領域的果斷投資,南韓和台灣的企業崛起。在電視品牌上,三星更勝一籌。

 

      液晶之後的前景仍不明朗

 

      目前中國大陸企業正在走出相同的軌跡。以政府補貼為背景,企業掌握了液晶面板市場,包括小米、創維和海爾等排名靠後廠商在內的中國品牌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中心開始浸透。三星的電視現階段基本上都使用液晶面板,難以避免大路貨化(Commoditization)的問題。

 

      為了甩開中國企業,三星將加快新型顯示器的開發。在7月29日發佈財報後的電話記者會上,三星專務崔權永表示,「大型顯示器市場自從液晶普及開始就陷入長期停滯,我們將發起‘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宣佈將專注於利用特殊材料調整色彩的新型「量子點(QD)顯示器」。

 

      不過截至目前,技術和成本兩方面的阻礙很高,三星也對「液晶之後」的潛力技術缺乏自信。除了通過軟體和行銷甩開劣勢品牌的戰略之外,如果不能發揮拉動新一代電視技術的作用,很難説三星的最大市佔率高枕無憂。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伴正春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